“在县水产部门技术指导下,我们采用了封闭式循环海水养殖系统,实现了养殖海水循环利用,不仅最大限度避免了在换水过程中将一些细菌、寄生虫及其他一些有害的水产动物带进养殖场的弊端,还大大减少了养殖废水排放对海域生态环境的污染。”日前,我们在秦皇岛江鹏水产养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参观时,工作人员这样介绍。
据了解,秦皇岛江鹏水产养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昌黎县较早实行海水工厂化循环养殖的水产养殖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养殖大菱鲆、牙鲆、河豚等珍品鱼类,虽然近些年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以及水产品市场准入门槛的逐渐提高,传统的养殖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在的养殖要求,如养殖用水更换频繁,对环境污染较大,而且易发生病害;用药物防治病害和清理养殖池,容易造成成品鱼药物残留超标,使企业遭受重大损失等等,造成了养殖风险的增加。2008年初,在昌黎县水产部门的技术支持和帮助下, 该公司打破传统的养殖模式,在全县率先投资引进了新型养殖模式和技术“封闭式循环海水养殖系统”,该系统的实施确保了成品鱼的“生态”品质,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此外,循环海水养殖技术使幼苗的成活率从原来的7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单池成鱼容量也增加了100多尾,单产从原来每立方米水体产出6公斤提高到11.5公斤,养殖效益也随之翻了近一番。
江鹏公司只是昌黎县实行工厂循环水养殖的一个缩影。
昌黎县是我省沿海渔业经济强县,拥有64.9公里的海岸线,海水养殖业已经成为该县一项重要的富民产业。然而传统的海水养殖模式容易造成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有悖“绿色”发展理念。几年来,随着该县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他们依托沿海滩涂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水工厂化养殖业,通过水产部门大量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县自2007年开始,引进全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项目,目前已在全县得到推广。
全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模式主要是利用生态平衡原理,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鱼类生长环境,对养殖用水采用物理处理、生物降解、微生态调控等现代无公害健康养殖的新技术,降低外部海水污染,从而达到水生生态修复与治理,提高养殖效益,实现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技术工艺一是建立了经济适用的全封闭式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系统,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循环水净化技术。循环水净化过程包括分离池(残饵、粪便等与水的分离)、海水多级沉淀池、净化池、砂滤设备、蛋白分离器、生物过滤器、增氧机及紫外线消毒设备。二是饵料方面主要解决不同鱼类不同生长阶段的颗粒饵料系列组合、适宜的投喂率和投喂频率,掌握饵料投喂时间、投喂量。对水泥池及用具的定期消毒、水温、盐度的控制等因素进行优化,找出最佳的管理措施。三是对疫病进行监测、快速诊断和病害预防控制,控制病原菌数量,探明其平衡点和临界点,预防疾病的发生,控制养殖过程中悬浮物的含量,减少病原体生存条件,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增强免疫功能与抗病力。四是使用微生态制剂,通过在生物过滤器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改善海水水质环境、提高鱼类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通过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每立方米水体产量由传统养殖模式的6kg增加到24kg,大大提高了产量和经济效益:一是通过养殖过程中病害率的降低,提高鱼类成活率20%以上;二是养殖时间的缩短(3个月左右),降低了养殖周期,减少养殖成本;三是由于循环水养殖残饵少,减少了刷池的次数,节省了劳动力成本。海水的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用药量,达到了绿色无公害的要求,基本达到了养殖污水的零排放。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不仅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养殖方式,而且减少了工厂化养殖对海域水质的污染。
然而,面对广大养殖户资金上的顾虑和认识上的不足,该县水产部门多方联动,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植,鼓励企业进行实行联营等,产生了聚合效应。同时加大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宣传与推广,通过广播、电视、讲座、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循环水养殖技术的优点和在该县从事海水养殖的优势,增加广大养殖户对循环水养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养殖户投资信心。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需要健全的技术体系,为化解这一发展的瓶颈,该县以产、学、研合作为主攻点,抓好技术攻关,把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交流,作为提升该县循环水养殖技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召开院校与企业技术合作项目对接会、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共同承担养殖项目等形式,强化与院校、科研单位的科技交流,狠抓技术攻关。面对工厂化循环养殖技术含量高的实际,该县加大了对全县养殖户的技术培训。他们以科技下乡为突破点,特别是抓住今年科技促进年的有利时机,突出抓好关键技术培训。在阳光工程培训中组织水产专家和技术人员定期对养殖企业进行培训,结成长期帮扶对子,从而能够更加及时、有效的化解企业在循环水养殖方面的技术盲点及误区,同时,进一步加大科技图书、光盘等技术资料的发放力度。为实现技术服务的覆盖,该县以信息平台为着力点,依托县农业信息网、智能农业专家系统等网站以及“渔信通”、“农信通”等短信服务中心,建立水产养殖信息快速交流平台,为养殖企业提供生产技术和市场供求信息,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目前,该县已形成了以海参、扇贝育苗,河豚鱼越冬及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青石斑、条石鲷、三文鱼等高档鱼养殖为主的多品种集约式工厂化养殖新格局,现有和正在改建、新建的循环水工厂化养殖企业达到7家,工厂化养殖车间面积已达195万平方米,实现了现有管理模式向新型养殖管理模式快速、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