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山东青岛田横周戈庄村渔民转型焕发"第二春" 有的年入百万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10-10  

  10月7日是黄金周的最后一天,也是本报联合青岛暴走团发起的“徒步海岸,发现青岛”考察团的最后一天探访,从田横镇到丰城镇上演了15公里最后的疯狂。在周戈庄村,记者发现,这个每年都举行祭海节的渔村不少村民已经转产,从以前出海捕鱼的船老大变身成为海参苗培育的养殖户,年收入从仅几万元暴涨到了几百万元。

  印象 祭海节广场上五天一大集

  当日,考察团从田横镇出发,上午9时许到达周戈庄村。滨海公路新修路段一直往北延伸,经过这个渔村。村委会前的广场紧靠大海,每年春天在这里都会有一场盛大的祭海节活动 ,那是这个村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时候,渔民们靠海吃海,自然也相当敬海,将家里的“ 好东西”都拿出来祭奠,祈求更大的收成。

  而没有祭海节的广场上,每五天一次的大集当日正在开着,附近好几个村的村民都到这里购物,除了祭海节,这里村民的生活也悄然发生着变化,随着出海捕捞的收获变少,这个村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自家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渔船,回到岸上来搞起养殖,而这一变,生活也随之越变越好。在祭海的广场北面,就是周戈庄村村民家的海参养殖大棚和海参苗育苗场,它们取代了出海打鱼,渐渐成为村民生活致富的支柱。

  转行 58岁船老大转型养殖业致富

  58岁的刘玉书有海边渔民共有的特征,黝黑的脸上满是被海风刻下的道道皱纹。

  “我从20多岁出海,到53岁才不干了。”出海30多年的刘玉书以前是村里数一数二的船老大,经验丰富的他每年的收入也能达到10万元左右。直到年纪大了,出海体力上支持不住了,他才放弃了这一行,改做其他的营生。“船也交给国家了,给了好几万补贴。”而就是这样一位觉得自己渔民生涯要结束的船老大,却因为养殖业而焕发“第二春”。

  几年前,刘玉书在村里比较早地开始了海参苗育苗的工作,他的育苗场建在了离村不远的大桥附近。“这个风险还是很大的,下决心不容易。”他说,要建个育苗场起码要投入一百多万元。前两年的收入不是很好,后来慢慢变好,一年的收入也在一百多万元,比起以前打鱼的时候收入翻了好几倍。“我就觉得我的这个转型是挺成功的,效果挺好。”他说改革的路子还是很对的。

  对于现在的生活,刘玉书很满足,两个孩子也都成家立业了,自己就没有了心事,现在就专心“伺候”自己的海参苗场。

  合作社 为养殖户发展提供保障

  “ 周戈庄村这个地方的海域很适合养殖海参。”该村渔业主任刘胜进说,这个有 860户2600多口人的大村,从2002年开始就陆续上马了一批育苗场,开始经历了一段时间起伏后,后来都能挣到钱 ,规模也就越来越大,并且很多育苗场都是建在了盐碱地上,也算是土地的高效利用了。而且,在周戈庄村,这里的海水很适合海参育苗,因为在这里很多养殖场的水是循环的,水里的盐度等也很适合。“ 每年冬天都有厦门那边的人过来进海参苗到他们那里去过冬。”

  刘胜进说,这个村目前有育苗大棚96个 ,渔民每户每年能挣三四十万元,渔民转产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国庆节前,就有央视的记者来我们这儿采访了好几天,就是关于这个渔民转产的事情,这两天刚播出了。”他介绍,养殖挣钱多,但是风险很大,因此还有很多村民保留着原先出海打鱼的习惯 ,不过,现在村里仅有 46条中型渔船和25条小型渔船,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地减少。

  为了更多地帮助渔民规避风险,周戈庄村的养殖户决定抱成团,共同抵御市场的冲击。2010年冬天,成立了合作社——三平岛海参合作社,以帮助养殖户联系大客户,在销售以及价格等方面提供一定的保障,村民也从中尝到了甜头。“下一步还得继续走这个模式,让村民更富裕。”

  文/图记者 李晓哲

  考察团徒步行正式收官

  10月7日14时左右,考察团抵达了此行的终点——丁字湾大桥。此次由本报联合青岛暴走团发起的“徒步海岸,发现青岛”活动,10月1日从胶南董家口出发,国庆黄金周期间,考察团前后7名队员用这种极限运动的方式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青岛暴走团团长胡科丰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从路线设计到后勤保障等都给出了专业意见。队员牛宗晖和杨蓉是全程走下来的队员,他们也最早参与到此次活动策划当中的队员,尤其是牛宗晖,在崂山风景区徒步中脚底长了泡,腰也扭伤了,但是仍然坚持走下了全程。

  今年还是大二学生的张梦是一个活泼的“90后”,她是队伍中最能调节气氛的一个人,有了她,一路上充满着欢声笑语,而她也走完了5天的路程;队员刘文波老家在湖北,如今在城阳工作,他参加了前半段徒步,是一位憨厚的小伙子,非常懂得照顾其他队员;叶宏虽然因为假期值班的原因只参加了一天的活动,但她的热情是很高的一位,一直在跟记者沟通行程,终于在徒步凤凰岛一段加入进来,并且身为英语辅导老师的她很有主见,能给队员的路线设计起到很大的帮助;队员蒋林利原本只想参加一天,但老家广西、酷爱极限运动的她在徒步一天后被活动本身吸引,最终参加完全程的活动。

  一桥连即海,路越走越“宽”

  从丁字湾大桥返程,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仅数公里的大桥需要徒步走过,而且当地不通公交车,只能靠走。队员们回程又走了三四公里,终于在半路上拦下了一辆丰城县的小客车。车主叫于新鹏,家住丰城县,当日是赶往80里外的海阳去购买汽车零部件的。

  “现在到海阳很快,开车1个多小时就到了,以前要绕很远的路。”于新鹏说,他们从丰城到即墨只需要1个多小时的时间,因此更喜欢去海阳采购了。

  这段路缩短了,最大的“功臣”则是刚刚开通不久的丁字湾大桥。站在丁字湾大桥上眺望,远处的海一望无际。一路上最大的感受就是人们对于海的利用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青岛作为龙头,对于海的文章还将继续,并将走向宽广。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