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猪及猪肉 » 正文

打造养猪界中产阶级 培育“猪业强国”中坚力量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10-09  

  纺锤形结构

  为什么中国的养猪业和中国经济一样“大而不强”?为什么我们养猪行业的疫情总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为什么实战型人才在我们的猪场常常是得而复失?为什么猪价总如沪深股市一样让人惊心动魄?

  因为我们养猪行业还没有强大的中产阶级群体,行业内没有形成健康稳定发展所必须的“纺锤形结构”--超过半数的肉猪出栏来自母猪存栏100到500头的自繁自养猪场,出自“理念先进、实战精通”的养猪界中产阶级之手。

  我们为什么需要中产阶级和“纺锤形结构”呢?那就先来看看缺乏“中产阶级”的养猪行业是什么样的:

  养猪界精英阶层为行业发展呕心沥血,不管是正值壮年还是年逾古稀,搭乘安全系数难以估算的飞机、动车,和在山路中颠簸的各式汽车,每年行程按万公里计,如传道士一般奔波于祖国大江南北的猪场。然而本应为他们提供“合力”的中产阶级并不壮大,结果是诸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业内人士每天千万次重复着的短期行为,把养猪界精英们的努力折损殆尽--没有强大“中产阶级”的养猪行业,就是在自己折腾自己。

  那么,我们到底需要多少养猪行业的中产阶级?至少10万。

  他们来自哪里?特色何在?

  “中产”诞生记

  主要来源有两个:

  1.剩者为王。技术、资金等形成的“正能量”,与疫情、行情等合成的“负能量”,在养猪行业进行的惨烈拉锯战,导致部分养猪场户的“自然淘汰”.某些猪场在数个回合之中都凭着上述“正能量”在赚死掉的猪场的钱,大部分中产阶级将从这些猪场的核心团队中产生。

  2.养猪界中产阶级制造厂。涉农集团化企业发力养猪业是有目共睹的现实,如中粮、温氏、正大、新希望都在力投养猪。资金是其先天优势,培养“高能高薪”的技术中层是他们目前正在努力的事情。这些集团化企业是批量化生产养猪界中产阶级的“梦工厂”.

  心态、思路、知识结构与技能是该群体与普通养猪者的内核差异。

  心态转变。从暴发户心态的“炒股式养猪”、“赌博式养猪”,转变到行业守望者式“一生一个行业”的中产阶级心态。

  思路、知识结构与技能的转变。不仅国家发展需要“顶端设计”,发展养猪事业也需要立体、系统的思路、知识结构与技能。

  改革开放之前就开始实施的“三推五改”,让全国养猪户都知道了,如果不用良种,养猪就难赚钱;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渐兴旺的饲料工业让不少养猪者明白,不重视营,猪就难养好;政府在猪价高涨时推出的母猪补贴,让不少人打起了“养虚拟猪、赚政府钱”的算盘;近些年来的疫情让猪场从切肤之痛中,又明白了“防重于治、综合防控”的重要性……

  现在呢?企业管理、人力资源是新显现出来的瓶颈。不少猪场换人如换水,投资利益难保障,有的猪场主仍处在不断抱怨猪场从业人员眼高手低的阶段。这样的现状一定会改变,就像当年“剩饭 + 猪草 = 养猪”、“阉割 + 打针 = 兽医”,一样被改变。最终形成养猪界“培养人才、建设团队”的新风气。

  虽然每一次风潮和“运动”都会让养猪人明白了一个道理,作出部分改变,到底要多少次风潮和“运动”,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才能让养猪人成熟?

  仅凭“吃一堑长一智”单打一的时代已经过去,“见招拆招”、“看隔壁猪场如何做的”,这样的思路已经跟不上发展需求了。

  任意只关注:政府支持、繁殖育种、饲料营养、人力资源、疫病防控、规划建设、环境控制、粪污利用等因素中的一项或者其中的某几项,往往会“按下葫芦,浮起来瓢”,始终会因自我短板造成的“无妄之灾”而苦恼不已。

  所以,拥有立体、系统的思路、知识结构与技能,猪场才能蓬勃发展;这样的养猪人,才能脱颖而出成为我们行业的中坚力量--养猪界的中产阶级。

  “中产”催化剂

  为了推进先进科技在山东养猪业的广泛应用和养猪场职业技能培训,增进健康养猪生态养猪意识、倡导标准化养猪,提高仔猪成活率,促进养猪增收。

  ……

  “健康养猪中国行”联合养猪业内名家、精英,从政府支持、繁殖育种、饲料营养、人力资源、疫病防控、规划建设、环境控制、粪污利用等方面,给猪场核心人员提供一台立体、系统的猪业盛宴。为壮大养猪界中产群体、兴旺与会者的养猪事业--推波助澜!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