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饲料质量及投喂技术对养殖对象健康的影响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9-26  

  当前江苏淮安市淮安区比较突出的鱼类肝胆综合症主要发生在鲤鱼、鲫鱼、草鱼、团头鲂等常规主养鱼类中。典型症状:肝胆肿大、变色、质地易碎。死亡率高达40%-50%。

  营养性因素、毒性物质和药源性因素等原因均是此类疾病的诱因。因此,引起鱼类肝病的病因较多。具体发病原因概括如下:

  1.养殖密度过大,饲料质量差或过度投喂,水体环境恶化。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时,鱼体内氨的代谢产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鱼类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2.饲料营养不适合鱼类营养需要。如蛋白质含量过高、碳水化合物含量偏高或长期使用动物性脂肪和高度饱和脂肪酸等,导致饲料能量蛋白比过高。高蛋白饲料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生化代谢。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脂肪积累。严重的脂肪肝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

  3.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脂肪是易被氧化的物质,脂肪氧化产生的醛、酮、酸对鱼类有毒,将直接对肝脏造成损害。

  4.滥用药物。长期在饲料中添加高剂量喹乙醇等促生长的药物,将造成鱼类肝脏损害。杀虫灭菌药物也容易蓄积在鱼体内,直接损害鱼体肝脏。

  5.维生素缺乏。如胆碱、VE、生物素、肌醇、VB等都参与鱼体内的脂肪代谢,缺乏上述维生素均会造成鱼体内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积累,诱发肝病

  6.饲料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劣质鱼粉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引发鱼类的肝胆类疾病。

  7.过量投喂。营养过剩,长期增加鱼类肝脏负担,引起肝胆疾病。过量投饲的标志是不确定的,需要根据当时养殖情况,连续观察记录鱼的摄食活动、饱食时间、残饵情况等作出判断。

  肝胆综合征早期不易发现,后期即使不导致养殖鱼类死亡,但由于鱼类抗病力下降而易受病原侵袭发病或不耐拉网运输或影响商品价值。鱼类营养性疾病发病率的增高,警示我们应该重视水产饲料的质量和投喂技术问题。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