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澄湖镇,大大小小的蟹业公司雨后春笋般地涌现,随着阳澄湖大闸蟹的声名远扬,价格也水涨船高,市场售价每年以5%-10%的幅度攀升,但蟹农的收入只有3-4万元,成为大闸蟹产业链中最弱势的一环。(昨日《城市早8点》)
养猪户常说,养猪的不如杀猪的,杀猪的不如卖肉的,如果这种情况尚能在大家能承受的限度内,生猪的生产就能在较为正常的状态下运作。想不到,大闸蟹产业链所反映出的情况令人吃惊,吃大亏的养蟹农户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一边是贩蟹的收入百万元,一边是一年辛辛苦苦下来,只有三四万的收入,如此巨大反差无疑将严重影响到蟹农的生产积极性,最终损害整个蟹市的健康发展。
蟹农吃大亏的主因在于市场的不规范。阳澄湖大闸蟹市场的乱象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可以说已到了积重难返的程度。每年蟹市旺季,许多冒牌蟹就纷纷出笼,即使用上所谓的蟹扣防伪也几乎无济于事,因为冒牌蟹也能挂上这种防伪扣,而不少货真价实的大闸蟹也无需用蟹扣。管理不到位,最终让冒牌蟹横冲直撞,价格自然也难以上去,更让正宗阳澄湖大闸蟹吃闷亏,淹没在大量冒牌蟹之中而卖不出好价钱,这就让投入不少的蟹农难以获得好收成。
蟹市无序,首先损害的是本地蟹农,而从长远来看必将损害阳澄湖大闸蟹的生产经营。蟹农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自然不会在生产上多下功夫,那些本来想靠正宗蟹来获取利润的蟹农,更多的也会转向不规范的经营上,有的甚至会动脑筋去大量吃进外地蟹,把更多“洗澡蟹”推向市场。如此下来,一个更为“虚假繁荣”的蟹市就会越来越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市场最终也会难以支撑下去。所以,如何让蟹农重拾信心,要更有效地严格整治专售冒牌蟹的乱象,应成为当务之急,不能再让蟹农们流汗又流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