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福建东山水产加工业:用品牌管理与科技绘就发展蓝图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9-25  

  “一条海鱼游出百亿产值。”这句话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却是福建省东山县水产加工业的真实写照。在这里出产的大量鱼、虾和贝类水产品,创造了全国8%的水产品出口值,产出了美国市场90%的蟹肉,带动了6万多户城乡群众的就业。

  作为沿海重要省市之一,福建省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渔业、水产品加工业在全省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东山县又正是福建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县市之一。

  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加工总产量逐年提高,我国水产加工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统计公报的数据,2011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600万吨,比上年增长4.2%,水产品出口量也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

  随着人工成本的提高和价格竞争日益激烈,我国水产加工的产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产品多样化、高附加值已成未来趋势,水产品企业也必将经历一次核心竞争力的生存考验。而在这一考验面前,东山县已经发展出了自身特色,走在了全国前列。

  做大做强 用品牌说话

  东山县地处沿海、鱼类资源丰富,水产品加工十分发达。目前,全县规模工业产值和出口值80%以上、财税22%以上来自水产品加工企业。行业的繁荣也促进了企业发展,诞生了许多优秀的龙头企业,海魁集团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随着东山水产业行业日渐繁荣,海魁集团在近几年迎来了创收高峰,2010年实现产值13.6亿,2011年达到17.6亿,平均年增速超过20%,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2011年海魁集团完成出口2.5亿多美元,连续4年居全省水产行业第一、全国前列。2011年企业纳税超过5000万,成为东山县第二纳税大户。

  今年5月,海魁水产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这是自2007年以来在德国上市的第10家中国企业,也是在欧盟上市的第一家中国水产企业。

  在一系列辉煌成绩背后,是海魁企业一直以来做“自主品牌”的信念与坚持。

  “我们选择在国外上市并不是为了圈钱,而是为了扩大海魁这个品牌的知名度,让国外消费者进一步认识中国水产加工业,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自主品牌。”海魁水产集团董事兼首席运营官黄振平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中国企业的产品基本都是通过贴牌产品进行外销,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海魁希望通过做自主品牌,把产品直接销售到终端去。

  目前,海魁集团有90%的产品用于出口,运销欧美、东南亚、台湾等地。在今年前7个月,海魁完成产值9.8亿多元,出口值1.65亿多元,分别同比增长30.6%和42.3%。

  面对目前欧债危机持续恶化、国外需求下滑的问题,黄振平表示,日常食品类受到的影响并不大。在海魁的产品陈列室,他拿起一个罐头对记者介绍:“高端产品可能受影响比较大,但我们有定位在中低端的产品。像这种沙丁鱼罐头,每个成本在人民币5元一个,非常廉价,在欧洲贫困地区很受欢迎。”

  但黄振平也承认,人工成本提高是企业无法避免的问题。“因为欧债危机,我们的产品价格很难提升,利润也因此下跌。在国家的出口退税补贴政策下,现在利润率只有10%左右。”他表示,企业今年的利润和去年持平,没有太大增长,主要因为人工成本太高。目前企业开始重新设计、调整生产环节,一些需要人力的环节将被机械代替。

  企业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原料供应。因为大量水产加工企业存在,形成了对鱼类资源的争抢,若原料不足将制约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张。

  为保证产品质量,海魁目前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打造产供销一条龙的运作模式。同时企业还与一些远洋渔业公司签订长期合同,以确保原料供应。“现在内地淡水养殖也开始大规模发展,淡水鱼资源丰富。我们尝试将一些品种做成冻品外销,在国外供不应求,甚至肯德基、麦当劳也增加了鱼肉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好。”黄振平说。

  “总的来说,企业上市后我们的品牌效益有显著提升。”黄振平表示,因为要严把质量关,海魁产品成本会比一般企业高一点,但仍然受到国外客户的青睐。另一方面,企业上市也增加了融资渠道,维持企业运作所需的资金将得到有力保证。“目前我们正在募集资金,准备在东山建设海魁水产科技园,进一步做大做强。”他充满信心地说。

  自查自重 以管理提效

  作为水产品加工行业,标准化的生产车间与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是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一环。

  东山县东亚水产有限公司的产品已打入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并通过了欧盟、美国食品安全部门的检验。标准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为企业自身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进入生产车间之前,换鞋、戴口罩、戴头套、帽子、穿外衣、洗手、风淋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是必须的,据东亚水产加工厂的厂长叶南团介绍,加工区域占地4500平方米,而更衣室就有1300平方米。这一整套严格,精细的清洁流程,在体现东亚水产对自身严格管理高要求的同时,也是对消费者负责的很好体现。

  走进生产车间,整齐有序的工作模式与环境吸引了大家的眼球,特别是粉与白两种颜色的工作服更是格外的显眼。

  据叶南团介绍,粉红色的工服和白色的工服代表的是不同的岗位。车间里,800名工人同时作业,粉、白两种颜色的工作服将岗位分工细化,使生产流程有序化,,产品品质达到欧盟和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标准验证。

  据记者采访了解到,东亚水产的发展与此种管理模式吸引了很大一批人来就业,很多是慕名而来,而且很多是当地人。

  郑元红(化名)以前在家是种芦笋的,但收益很低,经人介绍郑女士来到东亚水产有限公司上班。“种芦笋很累,而且赚得很少,来到这里每个月都有2000-3000元的工资”,这对他们来讲已是一个不错收入,而且让员工满意的是从来不拖欠他们的工资。

  如此说来,水产加工厂的存在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对当地的居民来讲。工作问题解决了,居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能力也不断提升,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样,经济发展了,成果最终汇集到的还是一线群众。从而实现居民(工人)与经济、环境的和谐、健康的发展。

  先探先研 创科技未来

  对于水产加工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发展精深加工、生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已经成为东山县诸多企业的共识。

  目前,东山县全县获得进出口权的企业有62家,获国外认证的有43家,成为全省水产品获国外注册认证最多的县。同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省著名商标12个,省名牌10个。东山水产加工业基本形成冷冻、保鲜、罐头、鱼糜制品、保健食品、旅游食品等多层次的加工体系。

  可以看出,东山县水产加工行业已基本实现了三个转型:从简易搭盖向高标准建设、“高门槛”准入转型;从被动建立质量体系到主动完善自检自控体系转型;从粗加工原料型到精深加工高附加值型的转型。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企业必须要提高生产效率、加大原料利用率。

  “我们利用水产品加工中的一些下脚料,资源重复利用,通过我们加工完以后的附加值更高。比如我们做了一些海洋保健食品,鱼鳞提取胶原蛋白,鱼骨头提取不饱和脂肪酸,还有蟹壳虾壳都有各自的作用。”黄振平对记者说。

  而要想在未来发展壮大、在某一领域占据重要市场份额,企业还必须努力寻求、洞察市场先机。

  “随着行业竞争和业内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的速度、质量和加工深度都要提高,在精深加工的基础上发展延伸,走向生物制药将是我们未来发展方向。”东山县东亚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姚亚甘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未来行业的竞争将从最基本的产品价格竞争上升到更高层次的产品品质、科技含量的竞争。

  据了解,东亚公司是福建省最早开始进行生物科技尝试的水产加工企业,该企业已经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成功开发出了海马萃取液,并将在今年年底投放市场。

  目前在我国保健品领域,著名的海洋生物保健品多为国外进口产品。“现在我们从精深加工走向了海洋生物科技领域,乃至生物制药领域。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尝试,开发出具有自主专利的、以海洋生物为原料的多种保健品和药品,开拓国内市场。”姚亚甘说。

  海洋生物制药在我国尚未脱离医疗行业的“附属产业”帽子,行业中的企业普遍缺乏科研能力,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

  对于研发中的困难,姚亚甘坦言需要不断努力和多方的支持。“在海马萃取液项目上,我们陆续将要投资1.2亿。但除了资金投入,我们面临的困难还有技术和开发品种的选择。”他表示,企业在研究过程中会接受省药监局和国家药监局的指导,采用“产学研”的模式获得更多人才助力,并与更多科研机构合作。

  在福建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大背景下,东山县水产加工业正迎来历史上最重要的发展机遇,相信在地方政府大力扶持、企业自身不断努力之下,东山县水产加工业发展蓝图必将越来越精彩。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