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广东千亩农田被违规挖成鱼虾塘 国土局称无法制止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9-11  

  在粮食危机阴霾迫近的主流语境中,作为一种总量日益萎缩的战略资源,农用土地日益显得珍贵。一方面是18亿亩耕地红线高悬于国人和公权部门头上,另一方面则是城镇化、工业化的滚滚烟尘席卷大江南北——如此情势之下,“保护农地”的口号似乎被赋予了天然的道义优势。

  在国土部门查处非法用地的相关文件中,勒令破坏土地者恢复土地原貌成为惯常做法。不过,在现实中,如此凛然之言除了要遭遇阳奉阴违的尴尬,更重要的问题是,许多被矿产开采、工业建设等非法破坏的土地即使能够复耕,农民也难以收获“完璧归赵”的喜悦——土层已经遭到破坏,地力元气大伤,产量大大降低,农民耕作积极性亦不如前,部分地块甚至出现撂荒。从土地利用的角度考量,农民赢了道义,却输了效益。

  广东湛江雷州市唐家镇军营村便正面临这样的困境:当地千亩由盐滩改造而来的农田因种粮收益较低被承包给别人非法挖成了鱼塘和虾塘,由于没有享受到养殖收益,有村民要求收回耕种,但也有部分人认为,填塘还耕后土地收益会大大降低。

  许多农民之所以不满破坏土地行为,更多纠结的不是土地利用方式,而是谋求在土地开发中获得最大收益。在雷州这个案例中,只要能够打通村务公开和自治民主两道瓶颈,让村民能够切实分享到养殖经营的收益,那么复耕与否其实并不重要。

  广而论之,我们应辩证而不是教条地看待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在遵循法治原则的前提下,村民应被赋予自主选择土地利用方式的权利。如此,乡村社会的经济活力才能得以释放,土地资源才能真正成为农民身边的聚宝盆。

  “真是前人造福,后人造孽啊!”9月5日,雷州市唐家镇军营村,年近八十的李八望着眼前一片被挖成鱼虾塘的农田,显得有些无奈。

  老人眼前的这片土地颇有来历。1997年,雷州市获得广东省财政百万元支持,将军营村和相邻元奏村3000亩盐滩开发成农田,其中军营村有1700多亩。

  然而,在未获得国土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承包军营村土地的经营者私自把千亩农田挖成鱼虾塘。虽然雷州市国土局多次到现场执法,但未能有效制止挖塘行为。

  如今,千亩农田已经难以恢复。农田变成鱼虾塘,是也,非也?一场争论已在军营村村民中进行了近10年。

  盐碱荒滩变成农田

  军营村的这片千亩土地,近几十年来经历了多次变迁。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村民一直饱受缺粮之苦。1996年,在村民的多次申请下,雷州相关部门决定,将位于军营村和元奏村的盐碱地开发成农田,并得到了广东省政府和省土地管理部门100万元的经费支持。

  雷州市国土资源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1997年,经过一年改造,唐家镇这片3000亩的滩涂上共建造了7条总长12600米的灌水沟、5条总长12100米的排水沟、7条总长18.8公里的道路、5座小桥和136座小型排灌涵闸,过去荒凉的盐碱滩变成了阡陌纵横的农田。

  “这块土地在开发成农田后被交给雷州市土地开发中心经营了几年。”雷州市国土局一工作人员说,在土地开发中心经营期间,土地被承包给数十户村民耕种,“2002年底,雷州市土地开发中心将土地交回唐家镇政府,镇政府随后将土地分给有关村委会,其中军营村分到1700多亩。”

  随后,军营村委会把这些农田出租,但很快,农田变成了鱼虾塘。

  农田遭到违规开挖

  9月5日,记者在军营村看到,由盐滩改造的农田已被鱼虾塘占据,塘周边的水渠年久失修,已基本瘫痪。9月5日,一位正在虾塘边抽水的工作人员说,这片千亩农地目前被三个老板承包来养鱼虾。

  在一个虾塘附近,李八拨开草丛,指着横躺着的几块断碑说,“纪念碑是当年农田改造完成时立的,但在挖虾塘时被施工人员推倒了。”

  面对农田被改作鱼虾塘,村民多次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但鱼虾塘还是越挖越多。“当年政府改造时投的钱不是白白浪费了吗?”一些村民说。

  军营村与元奏村的农田之间有条水渠。站在水渠边放眼望去,两边是截然不同的景象:一边是绿油油的水稻,另一边是不规则的鱼虾塘。

  “都是同期开发的农田,对面的都在耕种。”军营村村民李君钦说,在元奏村,虽然也有不少老板想租地开发鱼虾塘,但村里并不同意。

  李君钦说,军营村的农田被挖成鱼虾塘后,盐滩改造时修建的水渠,很快遭到破坏。更为严重的是,承包户养殖的都是海产品,咸水通过水渠倒灌到周边农田,影响了产量。

  “我们养的是咸水虾,肯定要用海水。”在某虾塘边一个简易的房屋里,一位饲养员告诉记者,每当海水涨潮倒灌时,他们都要往虾塘里抽海水。他向记者透露,他们原本有一百多亩土地已经挖好了要建虾塘,但后来被国土执法大队发现,不得不恢复成农田。

  土地用途可以调整

  9月5日下午,唐家镇镇长李武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镇政府将派出工作组,对军营村用地问题进行调查,并将公布结果。

  “之前的虾塘是承包户偷偷挖的。”军营村村支书李兆信说,2005年前,部分承包户确曾违规将几百亩农田偷偷挖成虾塘,“但经过国土部门审批,有约600亩土地已经调整用途,可以挖塘。”

  “养虾比较赚钱,承包户可能是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雷州市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股股长谭宇宏告诉记者,1997年,稻谷的价格较高,承包户都愿种植,但到1999年,稻谷价格下跌,加之农田盐碱度比较高,灌溉成本也不低,不少承包户选择了退出。

  谭宇宏表示,一般情况下,如果耕地土质太差导致收成不好,村集体可以申请调整土地用途,但必须经过国土部门的审批。

  养殖比种植赚钱,这在沿海地区是人所皆知的常识。谭宇宏说,2005年左右,国土部门曾将军营村100多亩未经批准开挖的虾塘恢复成了农田,但由于其他鱼虾塘面积较大,已经难以恢复。他认为,村委会应该履行监管责任,按照谁承包谁负责的原则,由承包户将鱼虾塘恢复为农田。

  不过,在采访中,也有村民向记者表示,这么大面积的鱼虾塘恢复成农田可能性已经很小,土地继续搞鱼虾养殖并非不可以,但必须召开村民会议公开发包,并优先由本村村民承包,同时公开集体账目,让村民能够分享收益。

  一些干部和村民说,他们虽然反对非法用地,但既然土地用途可以调整,既然养殖经济效益远远高于种植,那么,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处理此事,既要维护法律尊严,又能让村民能够从中获得更多收益。”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