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江苏高邮:罗氏沼虾丰收年背后的隐忧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9-06  

  “走,我带你们到虾塘边看看去。”8月30日,天已向晚,孙桂尧还是热情地向记者推荐他是高邮市农委副主任,也是高邮 市渔业科技入户首席专家。见记者对当地罗氏沼虾养殖情况感兴趣,便亲自做起了向导。

  出了市区向东北,我们驱车赶往水产养殖重镇三垛。一路上,老孙如数家珍:上世纪90年代初,高邮引进罗氏沼虾养殖项目,目前养殖面积占全省3/4、全国的1/4,成了罗氏沼虾养殖“第一大市”。全市有6000个养虾户,成虾捕捞专业队万余人,剥虾工万余人,共有5万人从事相关产业。“这儿,决定着整个华东市场的虾价呢!”

  “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孙桂尧告诉记者,全市养殖面积达到13.4万亩,产量估计在4万吨左右;虾价高,亩均效益最高可达9000多元。“在高邮,罗氏沼虾养殖是农民的一大致富产业。”

  车行半个多小时,便到了三垛镇少游村。乡间小路的一个虾塘边,却见虾农薛德伍正看着池水发呆。夕阳下,他的表情与孙桂尧刚才的介绍可对不上号。

  “今年收成怎么样?”来到塘边,记者轻轻地问。

  “不行啊!”老薛叹了口气,“30多亩的塘,收了3趟还不到两万斤虾,一亩才收200多斤,只有丰年时候的一半。”

  “怎么会这样?”

  “就是苗不好。现在养虾的设备齐全了,技术也成熟了,关键就看有没有好虾苗。我家连续3年问题都出在苗上面,2010年是没有苗,2011年是苗有病,今年拿的是"铁壳"虾,长不大。”

  “今年从哪拿的虾苗呢?”

  “浙江湖州。怪得很,去年也有人从那里拿的,就很好,今年却不行。唉,投进去30万,能保本就不错了。”

  一旁的秦红鹏,是高邮市少游罗氏沼虾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副理事长,今年自己也养了两塘虾,一塘苗好,一塘苗差。他说,“以前听人家说过"三分种七分养"。现在,是七分种苗三分管理,虾农靠运气的成分好像更多。”

  “虾苗对外依赖度高,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老孙终于接过话茬。他告诉记者,去年,龙虬镇就因为突如其来的虾苗供应奇缺,无虾可养的虾农一下陷入困顿之中,导致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他说,现在,1/4的虾苗能本地供给,但大部分还要到苏南、浙江、上海等地去拿。这不仅增加养殖成本,更重要的是加大了风险。

  距薛家虾塘不远,就是周学成家的虾塘。记者赶到时,老周在塘中撑着小船,妻子在船头撒着饵料。泛着波纹的水下面,财富正潜滋暗长。老周上岸,记者和他一起坐在池塘边长凳上,与这位养了10年虾的老虾农聊起来。

  “今年收成不错吧?”

  “还可以。22亩塘,每亩达到了400斤。今年苗拿得不错我们拿得早啊,2月16日就从上海拿了。”

  “那今年有得赚了?”

  老周笑了,黝黑的脸庞上,透着淡淡的满足。秦红鹏帮他回答道:“去掉成本,他家今年能有十三四万的赚头。不过,赚的是辛苦钱呐。住在虾塘边不说,下半夜每隔一小时就得起床一次,要看虾子有没有浮头、泛塘,因为它们夜里容易缺氧。”

  “虾销到哪里呢?”“主要是鲜虾销到市场。”

  “你们家的虾有没有送到工厂深加工的?”“没有。”

  “深加工滞后,养殖的最终效益就难提高。”孙桂尧说,罗氏沼虾养得多了,深加工问题、餐桌开发问题,都摆在面前。“许多院校不研究这个。”他们曾和上海的高校挂钩,研究了很多年,成效不大;想开发即开即食的旅游休闲食品,目前还没有突破。

  离开少游村返城时,记者发现,道路旁的水沟里漂着绿绿的一层东西。“这是虾塘里排出的水,水面上是蓝藻。”孙桂尧解释,养虾的饵料蛋白含量高,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在虾塘还没有达标排放,水排到沟河中会带来面源污染,这是我们担心的一件事。”

  “有没有办法解决?”他摇摇头。省里提倡每个虾塘留出20%的水面不养虾,但不是强制要求,虾农谁也不会主动去做。“我们考虑过套养白鲢,效果不行。也和生物制剂企业联系过,请他们用生物方法去除蓝藻。现在还没有好办法。”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