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百姓抱怨,一边是乳企喊冤。日前光明乳业总裁有关中国乳品质量差主要是因为“奶源差”的公开言论再次引发社会关注。新华社记者前往内蒙古牧区实地进行调查,求证乳业老总的“大实话”是否成立。
奶业总裁“炮轰”中国奶源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亦在出席日前举行的乳制品工业协会年会时称,目前我国乳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然而,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却将其归咎为“奶源”不好:“中国乳品工业水平是世界最高水平,而唯一的差距就在于奶源。”
他还坦陈,自建奶源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企业“做做样子,给媒体、给社会一个交代”,因为自建奶源成本太高,企业难以负担。新西兰等乳业发达国家乳企管理水平未必有中国好,但是他们很少出事,就因为他们的奶好。
此番言论一出,立刻引起公众对于乳制品安全的再次围观。
此后,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沈伟民回应表示,抽检是为了更好地保障百姓的食品安全,是应该和必要的。
与此同时,另一家大型乳品公司蒙牛乳业有关人士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奶源仍然是制约整个中国乳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公司将于未来逐步实现集约化牧场奶源,从源头提高产品质量。
牧区调查:名为集中养殖实为散养,奶源质量很难保证
根据年初发布的食品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我国计划到2015年达到原料乳产量5000万吨,“十二五”期间增长33.4%。
为提升乳制品的质量和产量,我国加大了推进奶业转型升级的力度,力图转变长期以来以户为主的分散经营方式。
记者在内蒙古牧区调查发现,目前这里的不少养殖小区仅实现了集中养殖和集中挤奶,但是达不到养殖小区要求的“六个统一”(统一管理、供料、防疫、配种、挤奶、销售)标准,事实上沦为“集中化散养”。
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沙尔沁乡,记者遇到正在养殖小区里喂牛的奶农武平平。武平平对记者说,如今小区养殖跟原来自己在家养殖没有多大区别,除了牛喝水更自由外,吃的还是跟以前一样是自己配料,睡的环境也跟以前差不多。“对我们来说就是要每天跑过来几次喂牛,在家里养就不用跑。”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榆树城村奶农老王说:“因为企业说不收散奶,只收小区奶站的奶,因此大家才进的小区。但我们还是跟以前一样养,没变化。不过对企业来说,这样就方便他们管理了。”
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兆林说,现在很多养殖小区并未达到相关规范要求,事实上沦为了“集中化散养”。
国家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说,作为我国奶业规模化发展的过渡性养殖方式,小区养殖如果能做到设定的“六个统一”,将为未来我国奶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需对不达标的小区加强管理,避免小区养殖“新瓶装旧酒”。
华夏畜牧总裁邵祁表示,尽管中国奶农现在能够接受越来越多的专业培训,但是与美国的奶牛养殖相比,中国奶农的饲养方式依然落后至少数十年。
解决奶源问题尚需时日 中国乳企更应“知弱从严”
由于一些现实的问题,我国的奶源品质要得到一个质的飞跃确实需要一些时日。
中国乳业协会常务理事南庆贤说,近年来中国下了很大力气整顿奶业。过去中国奶牛大约60%都分散在个人手里,而加强整顿后,个人牛群大约占40%,规模化养殖占30%,规模化如小区养殖类占30%。
不少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我国奶业规模化还应注意防止少数地方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冲动,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场,避免不切实际的“好大求高”。
一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少地方和企业在建设规模化养殖场时,都把目标定位千头、万头牧场,企业主导建设的牧场中,极少有几百头规模的牧场。奶牛产业研究专家高民说,按照标准,一头奶牛最少需要两到三亩的土地与其匹配并提供饲草,一个万头牧场加上建设等各种需求,需要近十万亩土地,很少有地方能提供这么大面积的土地。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卢德勋说,实现规模化养殖,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现阶段来看,应该先将奶牛养殖小区、合作社等做好,“不要一提规模化就只想到大牧场,即使在奶业发展水平先进的欧美国家,万头大牧场也很少见,因其环保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不少业内人士和专家都指出,恰恰因为在奶源上存在暂时的“短板”效应,中国乳企更应该狠练“内功”,用世界最严的标准抓生产质量、抓企业管理,如借“乳源差”来“撒娇”而频出质量问题,就非常愚蠢了。
事实上,我国的一些乳企在管理上确实存在漏洞,比如在质量抽检上千方百计去应付。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缺乏监督,一些企业在收奶过程中通过“稀释”的办法,让不合格的原奶进入产品链。例如,曾经就有违规的企业发现奶农的原奶抗生素指标超标,就压价收购,然后将这些奶混入工厂,一稀释就达标了。
“如果中国奶业未来的进化过程与美国类似,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资源生产更多更好的牛奶。”邵祁说,中国奶制品的质量最终将会提升,只是需要花费更多时间,需要民族乳企的自强与自省,更需要全社会的持续关注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