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漏洞百出,问题多多,但归根到底是管理的问题。细节管理是基于社会分工之上的现代工业时代的管理理念,整个大农业领域,无论养殖管理、经营管理还是行政管理,基本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问题的症结在于,系统性的管理粗鄙,直接导致成功无法复制,风险不能控制、乱象难以管制。
水产非药品的失管与混乱局面,已是老生常谈。在水质环境不断恶化,养殖病害日趋加重,药物使用越发疯狂,药品管理逐渐规范的当下,非药品越来越引起业界关注。
非药品既是“微”生态,其在整个兽药领域的份额不大,也正因此长期不受政策关注;同时也是“危”生态,其在水产领域的使用频率不低,对水产养殖的危害不可小觑。更重要的是,它不但直接危害养殖安全和食品安全,更危害全行业的声誉和信用。
记者深入调查了解到的非药品领域存在的问题,可用了无新意来形容。综观水产行业产业链其他环节的积弊,莫不如是。就渔药大领域而言,企业生产药品,缺乏水生动物药物敏感性研究做基础,面对不断变化的致病药物敏感性,渔药企业开发药品,可以说是刻舟求剑,无的放矢;在此基础之上,且不说药品偷减含量等违规问题,即使产品合格,外包装标注的用量也已经无法与生产现实接轨,养殖户只能全凭经验加大剂量,所谓“规范用药”岂非空谈?药品尚有规可循,非药品可谓无法无天。包装五花八门,产品说明各显神通,用法用量千奇百怪,厂家商家不明就里,像微生态制剂此等非常精密的生产技术,在中国却几乎成了小作坊、黑心工厂牟利的天堂;建立在这一混乱系统之上的水产品安全可想而知,问题的头痛之处还不在于产品是否安全,而是缺乏规范和基础研究,没有谁能负责任地给出确切的答案。
整个系统像一头大象,而业者是一群找不到方向的盲人,上下其手,左冲右撞。养殖者用药全凭经验,靠天吃饭;经营者卖药利益为先,不明就里;生产者承受恶性竞争,逆向淘汰;管理者执法缺乏依据,睁一眼闭一眼。所有的一切,背后是粗鄙化管理的尴尬现实。
业界常惊叹于挪威严格规定三文鱼从育苗到成鱼要打多少针疫苗,日本美国检疫单位如何精确检测药物残留,这是一套精细化的管理系统。水产养殖漏洞百出,问题多多,但归根到底是管理的问题。细节管理是基于社会分工之上的现代工业时代的管理理念,中国整个大农业领域,无论养殖管理、经营管理还是行政管理,基本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问题的症结在于,系统性的管理粗鄙,直接导致成功无法复制,风险不能控制、乱象难以管制。
有企业在生产一线收集成功养殖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得出所谓“养殖模式”予以推广。说到底,与其说是推广模式,不如说推广一套细节化、流程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一句老掉牙的励志名言说,细节决定成败。比养殖管理细节更重要的是行政管理细节,它可说是整个水产养殖行业的顶层设计,如果无章可循、权责不清的局面不改变,行业生产经营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改善企业或一批农户的效益,却换不来水产业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