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家禽及产品 » 正文

江苏黄羽肉鸡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8-31  

  一 江苏省黄羽肉鸡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黄羽肉鸡品种资源丰富、饲养历史悠久,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黄羽肉鸡逐渐由家庭饲养转变成为规模化饲养。

  江苏是全国家禽业发达省份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大中城市多元化消费格局的形成,以黄羽肉鸡为主体的优质家禽市场表现出较强的发展态势,成为推动畜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黄羽肉鸡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1 新品种培育速度加快,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健全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黄羽肉鸡以家庭饲养和消费为主,黄羽肉鸡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通过良繁体系配套生产的比例极小,乱交乱配现象严重,品种较杂,导致生产陛能偏低、群体表型性状整齐度普遍不高、品质风味严重退化,严重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黄羽肉鸡消费的不断增长,江苏省利用丰富的地方品种资源优势进行黄羽肉鸡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先后开发了邵伯鸡、苏禽黄鸡、维扬麻鸡、雪山鸡、京海黄鸡等优质地方黄鸡新品种(配套系),并加快了如皋黄鸡、太湖鸡、鹿苑鸡、溧阳鸡等黄鸡品种的开发推广步伐,建立健全了“祖代场(原种场)一父母代

  场(扩繁场)一商品场”良种繁育体系,目前全省通过良繁体系配套生产黄羽肉鸡比例达80%以上。

  2 产业规模不断提高,区域优势逐步形成

  黄羽肉鸡新品种因具有肉品质好、生长快、抗逆性强等特点,而深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的欢迎,既适宜于规模化养殖,也适宜于生态放养,品种质量、生产水平及产品的一致性适应集约化生产、标准化加工,满足不同消费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市场竞争优势非常明显。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转变,黄羽肉鸡的消费范围逐步扩大,目前已形成黄羽肉鸡消费热潮,消费量不断增加。黄羽肉鸡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产业规模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全省黄羽肉鸡年出栏量增加到近3亿只。“公司+农户”等组织形式的不断完善,使得黄羽肉鸡的优势区域逐步形成,武进、太仓、如东、如皋、东台、大丰、东海、邳州等地的黄羽肉鸡占出栏肉鸡总数的60%以上。

  3 新型技术成果广泛应用,生产性能显著提高

  根据黄羽肉鸡新品种的生产特性,科研、教学、推广等单位重点开展了黄羽肉鸡养殖技术研发集成和培训推广,研发创新了黄羽商品肉鸡高效实用型鸡舍建造技术、营养水平调控与饲料配制新技术、健康养殖新技术、生态养殖新技术等综合配套关键新技术,大力推广鸡新城疫免疫技术、球虫苗预防鸡球虫病技术等新技术,推荐使用无残留、无污染的饲用酶制剂、低聚木糖、中草药制剂等新型饲料添加剂和兽药制剂,创新田园规模化放养、林园养殖和圈养半放牧等生态养殖模式,使黄羽肉鸡生产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5%以上,饲养周期平均缩短3—5天,商品鸡成活率提高了2~4个百分点。

  4 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以企业为主导、合作社为纽带、养殖大户为基础,通过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负责技术示范与推广、生产计划制订与安排、种禽生产、商品鸡饲养、产品保护价回收与加工销售、技术培训、饲料与药械的供应服务。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从事黄羽肉鸡的产业化开发,生产优质鸡肉加工产品;建立直销点、区域特约经销商、零售专营点和品牌超市连锁销售等新型多种营销业态,建立参股经营新型营销机制,提高组织化、专业化水平,延伸优质鸡的产业链。涌现出“雪山鸡”、“七凤”等一批知名品牌,产品供不应求,打响了黄羽肉鸡的品牌。

  二 黄羽肉鸡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 产业开发步伐有待加快

  全省从事黄羽肉鸡育种开发推广的企业与广东、广西相比,数量上存在较大差距,真正能起到龙头作用、具有较强市场风险抵御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还不多,在2009年中国畜牧业协会开展的“中国黄羽肉鸡行业二十强优秀企业”评选中,仅常州立华和江苏京海两家公司上榜,而从事黄羽肉鸡研发的科研院所也仅有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和扬州大学两家单位。且上市品种单一,多为活鸡上市,销售风险大,对推动全省黄羽肉鸡整体经济很难发挥应有作用。

  2 饲养管理方式粗放

  在黄羽肉鸡的养殖过程中,由于受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养殖户依然沿用大棚养鸡的方式进行饲养,饲养设备简陋、消毒观念差、养殖方式落后,条件好一些的能够配备通风、除尘、保温、降温等设备,条件差的缺少必备的饲养内外环境控制设备,很难达到光照、通风、保温、防暑、防尘、防疫等现代饲养综合管理技术的要求,制约了管理水平的提高,致使鸡的生产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疫病得不到有效控制、饲养效益不高。

  3 综合防疫体系不完善

  当前黄羽肉鸡养殖行业中从事饲养和管理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知识落后、疫病防治的临床经验缺乏等问题。即使是养殖合同户,公司的专业服务人员也因为养殖户较为分散,难以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缺乏隔离、消毒、预防、治疗等综合防措施的全面落实。预防不得力、治疗方法欠科学、盲目用药现象严重。

  4 标准化程度低

  大部分养殖企业和农户标准化意识淡薄,普遍存在重生产经营,轻f,示准的现象,在生产中采用传统方式进行饲养,有笼养、平养、放养,参照饲养标准组织生产的企业不多,禽产品质量变化性较大;在名称上使用不规范,有黄羽肉鸡、优质肉鸡、三黄鸡、有色羽鸡、慢生型鸡等;养殖规模相对较少,产品单一,主要是活鸡上市;产品需求地区差异性大,因而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对黄羽肉鸡进行分类管理与指导。

  三 产业发展前景

  黄羽肉鸡在养禽业中属发展较快的一个肉鸡品种,由于其具有生产速度较快、肉味鲜美、适应性较强、外型美观、有典型中国特色等优点,在今后的养禽业中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

  1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禽肉产品消费

  截至2009年,中国城镇化率为46.6%,城镇人口达6.2亿,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2%左右,2030年预计达到65%,中国城镇消费人口迅速增长,而城镇人口对农副产品,特别是禽肉产品的需求将大幅增长,市场空间巨大。加之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禽肉产品的品质、口感和营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为以口感舒爽和肉质鲜嫩为明显产品特色的黄羽肉鸡带来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2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为黄羽肉鸡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2004年以来,中央1号文件连续对畜禽养殖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在禽流感暴发期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扶持家禽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56号),《关于延长扶持家禽业发展政策实施期限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26号),江苏省多次以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关于扶持家禽业发展有关政策规定的通知》(苏政办发【2004】19号、苏政办发[2006]1号),各级地方政府也出台多项保护措施用于完善动物防疫补贴、开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支持特色农畜产品行业发展,强

  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为黄羽肉鸡产业的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3 较高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养殖规模的增加

  与传统的地方草鸡相比,黄羽肉鸡饲料转化率高、单位增重饲料消耗少,成本低,饲养周期短,生长发育快,一年中周转次数多,资产利用率高,属于“短、平、快”畜禽养殖项目。同时黄羽肉鸡生产具有工厂化的特点,养殖规模大,可以实现多达几千几万,甚至数十万只的大群饲养,规模化程度高,可以发挥规模效益。

  四 对策建议

  1 加快黄羽肉鸡育种水平

  育种体系的建立在黄羽肉鸡产业链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对应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和层次化需求,开发优质地方黄羽肉鸡品种,加强校企合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把产业发展需要与科研、人才优势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建立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技术研究中心和研发机构,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坚持企业自主育种、自主投入的市场育种方式。政府职能部门应从政策、资金、项目上给予充分支持,以促进繁育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快速升级。

  2 加强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

  标准化建设是一个产业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在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程序组织生产过程,实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

  3 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关键,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通过订单、合同等形式组织生产,建立起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合理分配机制,带动农民搞区域化、规模化养殖。由此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经营格局,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产生新型的规模经济,提高整个行业的现代化水平。

  4 加大禽产品深加工力度,打造知名品牌

  加快黄羽肉鸡深加工的研究与开发,特别是深加工设备的投入与改造、家禽产品定点屠宰、深加工产品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加大投入,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附加值,而且也是提高产品卫生质量、抵御疫病风险的有效手段。在产品加工方面,与其他畜禽产品相比,黄羽肉鸡基本上处于品牌的空白,知名品牌较少,为此,企业应努力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实现行业长远发展。

  5 加快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

  积极引导养鸡场(户)成立各种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与政府、企业沟通信息,向企业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企业和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并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调企业之间的矛盾,最终实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