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珍品要从规模中要名气
——环翠区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宋宗诚谈海珍品产业建设
“‘威海八珍’,无一不是威海最主要的海鲜品种,不仅具有无可取代的地方特色,而且在产业规模以及市场美誉度等方面也有着较大优势。”就“威海八珍”品牌道路发展问题,环翠区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宋宗诚从产业规模方面进行了阐述。
8月14日,记者在荣成市成山镇一家水产养殖企业见到了正在此做青鱼育种实验的宋宗诚,谈到“威海八珍”的市场之路,宋宗诚从面前的青鱼谈开去。“青鱼是一种上世纪70年代之前威海很常见的鱼种,口感非常好,曾一度成为渔民主要捕捞的鱼种,威海青鱼当时可谓小有名气,但是现在,青鱼资源枯竭。2009年,威海当地出产的青鱼仅100公斤,而去年,这一数字更是一下子缩到15公斤。青鱼,几乎快要从威海水产史中退出。目前,我们正在做的青鱼育种以及未来的放流项目,目的是为了使青鱼资源得到最大可能的恢复,但青鱼要想重新进入市场,恐怕需要更加漫长的路要走。”宋宗诚说。
“现在大家都在热议海珍品、‘威海八珍’,其中的这个‘珍’字,我认为不是稀少、稀缺之意,而应当是珍贵、宝贵的意思,如果绝大多数人都吃不到,不知何味,那又何来口碑和知名度,只有是宝贵的、珍贵的、人人称赞的,‘威海八珍’才能在市场上与其他品牌抗衡。”宋宗诚表示,威海海洋环境优越,这里孕育着许许多多品质上乘的海洋珍品,海珍品要从产业规模上要名气,走向市场之路的“威海八珍”更要如此,打造强大规模的产业群是必须的,这是与其他地区海产品进行市场竞争的资本。
“走向市场之路的威海海珍品,品牌和市场不是一下子就有的,需要慢慢经营,这需要长期付出。”宋宗诚表示,“威海八珍”虽然是八种海珍品,而在它背后,是威海水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集团体,其中每个企业的发展,都与“威海八珍”的市场之路紧密相连,提高自身的产值和效益,依靠科技元素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实力,在发展中不断扩大产业规模,这会给走向市场的“威海八珍”带来更多的资本、更大的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