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广东潮汕地区鱼虾养殖模式的七个优化建议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8-15  

  潮汕虾鱼混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不断进步,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优势,但也有很多可以进一步提升的地方,我们通过不断的调查和摸索,得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并首先在海大示范户处推广和验证,现将部分方法与大家进行分享:

  一、根据水体盐度不同,选择性套养

  比如水体盐度较高时(高于3度,即比重约1.003),可以套养金鲳、黄鳍鲷、蓝子鱼、石斑鱼等,每亩20-50尾;盐度低时则放养草鱼(20-50尾/亩)、塘虱(20-50尾/亩,虾病较严重时可以放,此类鱼较凶猛)、大头(20-30尾/亩)、白鲢(60-80尾/亩)。建议一般不要放养乌头、尖头、鲫鱼等,因为套养主要是为了清理病虾,防止虾病传播,同时改善水质,而乌头等不仅会吃虾苗,而且耗氧量大,抢料厉害。

  二、合理调整放鱼、抓鱼时间

  放鱼时间:在放虾苗后20-30天放鱼,可以提高虾苗的存活率,同时减少饲料被鱼吃掉的比例,提高饲料利用率;

  抓鱼时间:在农历5、6月开始起捕虾,此时草鱼规格约为4-6斤/尾,可以采取吊网或者拉网的方法将池塘中的草鱼抓完;等再次放虾苗后,补放1-2斤/尾的草鱼(此规格的草鱼吃病虾最明显),等到年底再清塘时,草鱼也达到了4-6斤/尾。如果一年只养一批草鱼,养到年底时草鱼约为7-10斤/尾,此时的大草鱼消耗饲料多,饲料转化率低,同时清理病虾的能力减弱,耗氧也大,使得草鱼清理病虾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而除掉4-6斤/尾的草鱼再补放规格为1-2斤/尾的则可以有效的防御虾病。

  三、提高首次加水水位,降低加水风险

  存在问题:目前潮汕地区放苗时水位一般在40-80 cm,主要考虑是水位浅时阳光可以照到塘底,容易肥水,另外早春前期气温低,水位浅可以利用白天光照尽可能的提高水温。

  然而,水位浅也存在很多问题:①春季昼夜温差大,水位越低水体越小,水温变化越大,容易引起虾的应激;②虾是习惯夜行的底栖动物,水位低阳光会直接照射到塘底,使得虾会受一定的影响;③水位低水体小,水中所含有的浮游生物也会相应减少,水体生物多样性差;④前期水位浅,中后期加水,可能加入带有病原的水体,如附近发病虾塘排的水,使得后期养殖管理难度加大,风险性高。

  改进措施:彻底清塘消毒后一次性加水到1-1.5 m,消毒后进行肥水,也可在肥水前“打底”,提高有益菌在池塘中的占有率;全程不加水,或者在养殖中后期且水源好时少量多次加水,如虾规格超过100只/斤后,选择晴天中午,每次加水3-5 cm,或者通过蓄水池水体消毒后加入池塘,减少引入外来病源的风险。池塘水位不要太高,超过2 m池塘底部溶解氧会较低,增氧机增氧难度加大,容易造成虾缺氧,饲料利用率低。

  四、减少放虾苗批次,增大起捕规格

  选择优质苗种,减少补苗批次,提高苗种成活率,养殖大规格虾。由于当前苗种便宜,养户规划不够,盲目补苗,认为放苗越多越好,有的甚至10-20天补苗一次,一年放苗7-8次以上,导致起捕规格小(约100只/斤),产量低,当地一般亩产在1000斤,按照推算虾苗的存活率不到10%。

  建议等第一批虾规格稍大时,再分批次清塘后补苗;或者在第一批将要上市前后补苗,延长补苗时间间隔,一年补苗3-4次,间隔1-2个月,同时加大虾的起捕规格。

  放苗前,使用隔网在池塘一角隔开暂养数日后放入大塘,最好使用彩条塑料布隔开(当地使用网,实际有待改进),在彩条布内增加海水或者海盐,提高盐度,同时充氧,集中投喂。数日后逐渐放开围网,让虾苗慢慢游到大塘,可有效提高虾苗存活率。

  五、提高投料档次,增加投喂餐数

  据了解,当地很多养户担心前期投喂虾会排掉浪费饲料,于是在放苗后10-20天内不喂或较少投喂,事实上,前期投料量本来就不需要太多,及时排塘也不会有多大损失。但是,如果虾在前期能吃上料,虾的肠胃就会增大,后期吃料量也会随之增加。所以,在池塘降低放养鱼比例后,特别是虾苗前期,建议提高饲料档次,投喂虾蟹混养料、虾配料、南美白对虾料,保证营养,以缩短养殖周期。

  另外,为了防止晚上虾浮头,当地养户一般投喂1-2餐/天。其实在增氧机配置合理(1台1.5KW的增氧机管2-3亩水面),保证增氧机开机时间的前提下,建议养户前期投料保持3餐/天,可以增加每亩的饲料投喂量,使抓虾时间提前,可以赶上好虾价。

  控料方面,通过虾罾控料,在每个池塘放1-2个虾罾,投喂完后在每个虾罾放投喂量的1%左右,1.5-2小时后观察,吃完则加料,反之则保持原来投喂量或者减料。

  六、疾病过后彻底排塘消毒,以防病菌肆虐

  一旦虾出现红体等疾病,要尽快抓虾或排塘,减少损失,不要再补苗。因为红体过后,池塘病菌很多,抓虾可以减少病菌数量但是不能杜绝,此时补虾苗到池塘是非常危险的,根本无法保证存活率。所以,必须彻底干塘并晒塘,加倍使用漂白粉、禄奇等进行塘底消毒,杀灭病菌,一次性加水后彻底消毒,然后放苗,保证后期养殖成功,这样才能弥补前面红体排塘的损失。

  七、坚持定期改底、培菌,维持有益菌的优势

  套养的白鲢和大头可以促进水质稳定。另外坚持10-15天定期使用“海联科202”等改底,使用“海联科101(芽孢杆菌)”、“海联科102(光合细菌)”、“海联科105(EM菌)”培养有益菌。最好在放苗前期采用海大推荐的“打底”模式,在消毒后培养有益菌,这样可以减少后期抗生素和消毒剂的使用,以防有益菌被杀灭,引起虾的应激甚至发病。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