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我国渔药市场鱼龙混杂 养殖户如何从四个方面辨真假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8-14  

  2010年,高安养鱼户刘火生出资10余万元承包水库养鱼。据其介绍,去年10月,他在自家水库使用了从南昌一家渔药店购买的“二氧化氯”消毒剂后,竟造成一万多斤鱼死亡,这让他血本无归。

  2011年,天津好日子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渔药,造成江苏高邮大量鳜鱼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百余万元。

  一件又一件的假渔药事件导致养殖户蒙受巨大损失。针对渔药市场的混乱,本刊记者采访了几位渔药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就渔药市场销售新秩序等话题进行了探讨,同时为广大养殖户介绍一些简易的鉴别真假渔药方法以及购买忠告。

  2011年9月8日上午,江苏高邮市龙虬镇郭福宝等鳜鱼养殖户举报,3月以来,因使用天津好日子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渔药,造成养殖的鳜鱼大量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百余万元。

  高邮市公安局迅速成立专案组,对天津好日子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在扬销售网点进行突击查处,一举捣毁涉嫌销售、储存伪劣鱼药窝点6处;抓获正在准备转移涉案物品的犯罪嫌疑人杨某某、韩某某、盛某某;查获未标注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或者假冒其他药品批准文号鱼类用药80余箱。

  经查,2011年3月份至案发,天津好日子动物科技有限公司自行非法生产伪劣劲碘、菌毒醛杀、阿莫西林、本草上清液、桂花一号、桂花斜管净等鱼类用药,涉案金额达100余万元。

  这个事件在渔药行业影响巨大,也引起了国家和广大养殖户对渔药这一版块的注意。农业部在2012年3月初起,要求所有销售渔药的经销商必须通过GSP的验收,如不经过,将不再允许其销售渔药。此外,在通过GSP条例中有一条规定:GSP门店的所有渔药必须在已经通过GMP的厂家取货,不允许私自配药,或者地下销售没有正规批文的渔药,从而进一步规范渔药销售市场。

  何为假药

  武汉百汇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朝向本刊记者介绍,一般我们常说的假渔药是有一个定性的问题。何为假渔药呢?第一,没有批文,没通过GMP厂家制作出来的渔药,即未经过国家许可的,我们可以说这是假药;第二,有批文,但是不按照批文上的配方去配制,这样生产出来的药品也可以把它定位为假药;第三,假用、套用或自行编用批文批号,模制类似的格式来仿制批文,从而进行渔药生产,这种也是假药,这种行为也是市场上最多、最普遍的,对市场影响也是最大的;第四,有批文,但制造配方不完全与报批配方相符。以上情况所述的渔药,业内都可以称之为假渔药。

  陈朝向记者强调,有参照才能说是假药。拿到国标的,也就是说过了GMP的,按照批文上的配方去做的,我们才能称之为合格的正品药。

  据介绍,目前市面上假渔药最多是以冒用、套用正规厂家的批号,从而进行地下生产。珠海市康益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燕声向记者透露,他们曾经发现在山东有人冒用康益达的批号和商标,改换包装之后,流入渔药市场。董燕声说:“这种假冒的渔药,从包装上,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是假的了,比较粗糙。”除此之外,在市面上,有些不法份子还以参考某些厂家产品上的配方,自行配置假药,在一些比较僻远的乡村地方销售。

  如何鉴别假鱼药

  在采访中,记者曾询问有什么办法能提供给养殖户检验出渔药是否假冒呢?几位渔药生产企业负责人均表示,如果要养殖户自行鉴别渔药是真是假,比较困难,就算是拿到一般的化学检验室进行化验都很难检验出来。首先,由于一般养殖户受教育水平比较低,对一些专业的检验理论他们无法理解,同时,也不会使用或者购置一些实验器材在家,这种做法也不现实。再者,就算拿到化学检验室进行化验,也只能是检验出该渔药是否含有标明的成分,或者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成分,其他的,检验室是没有办法检验出来的。

  为此,记者特意搜罗了一些能简单监测真假渔药的方法,主要是依靠人的视觉、嗅觉,或者触觉等各种感官来进行简易的鉴别,希望可以为养殖户提供一些帮助。

  检查内外包装

  1.渔药产品(原料药除外)必须同时使用内包装标签和外包装标签。内包装标签必须注明“兽用”标识、生产许可证号、批准文号或《进口渔药登记许可证》证号、生产批号、生产企业信息(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外包装标签必须注明兽用标识、渔药名称、生产许可证号、批准文号或《进口渔药登记许可证》证号、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信息等内容。

  2.检查注册商标。正规渔药厂家申请了注册商标,注册商标(图案、图画、文字等)必须在渔药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上标明,并注有“注册商标”字样或注册标记。

  3.检查是否为国家宣布淘汰或禁止生产、销售及使用的渔药。

  检查产品本身

  目测产品外观:粉剂外包装应完整,装量无明显差异,无胀气现象。药粉干燥疏松,颗粒均匀,色泽一致。

  打开水剂包装瓶,观察其装量应无明显差异,容器应完好、统一,无泄漏。瓶装瓶口应封蜡,容器内加规定的溶媒后应完全溶解。溶液的色泽应一致,澄清,无异物,无沉淀或混浊;个别产品在冬季允许析出少量结晶,加热后应完全溶解,出现絮状物及其它异常现象的均不得使用。

  片剂外包装应完好,外观要整齐、完整、色泽均匀,表面要光滑,无斑点、麻面,应有适宜的硬度,并且经过测试其在水中的溶解时间达到产品要求。

  中草药主要看有无吸潮霉变、虫蛀或胀气等,出现上述现象不宜继续使用。粉剂的细度应达到产品要求;若为中草药片剂,应片体无粘连,无溶化、发霉现象,边缘应整齐,不得有松片、裂片、粗糙不平、厚薄不匀等状况。凡过期作废、针剂透明度不符合规定、变色、有异样物、容器有裂纹或瓶塞松动,混悬注射液振摇后分层较快或有凝块,冻干制品已失真空或瓶内疏松团块与瓶粘连的药物,均不宜使用。

  留心“三证”

  一是:生产许可证。我国农业部第202号公告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不再向未取得渔药GMP合格证的企业换发任何产品的批准文号,2005年12月31日前全国渔药生产行业必须达到良好的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因此,若企业不通过GMP则不允许其进行生产,也就没有生产许可证。

  二是:批准文号。渔药包装上必须有经农业部或省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发给的批准文号,进口渔药有农业部发给的《进口渔药登记许可证》,且须按农业部规定的统一编号格式。兽用化学(抗生素)产品或饲料药物添加剂批准文号格式:京(省、自治区、直辖市核发的为其简称,农业部核发的为“农”)渔药字(或药添字)****(表示年份)X(表示西渔药)****(表示农业部核发的为省序号,省级核发的为渔药厂编号)****(品种编号),例如“京渔药字(2000)X308603”。渔药批准文号有效期为5年。

  需要指出的是,渔药的发展晚于以畜禽为主的传统渔药,部分渔药来源于传统渔药,渔药又归畜牧兽医局管理,因此渔药制剂的批号用渔药批号。渔药制剂只有达到一定的标准要求才能拿到批号,而有批号的渔药在质量上则有一定的保证。

  三是:生产批号。它是用于识别“批”的一组数字或字母加数字,一般是该批渔药的出厂日期,由生产时间的年月日各二位数组成,但也有例外。一部分渔药规定了有效期,有效期从生产日期(以生产批号为准)算起,超过了有效期即为过期渔药。

  从价格上鉴别

  产品的价钱如果明显地低于同类产品,那么该产品就值得大家的注意了,除非是厂家自行亏本销售,若不是,则比较大的可能是假渔药。一般情况下,建议大家不要自行组团请人代购渔药。来路不明,中间者可能会因为贪图差价,而选择价钱较为便宜的渔药带回给养殖户,最后养殖户得不偿失。

  鱼药市场该如何规范

  对于“天津好日子”假药事件,陈朝表示:“我可以说我们行业内都是比较自律的,违禁的事情绝对不会做;而有些打擦边球的,行业道德的事我们也有规范,不会做。毕竟企业都想长久发展下去。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有些人是昧着良心,做一些违背行业道德,甚至是违法的事情,就像‘天津好日子’商家。有些商家是换了比较烈的配方,使效果出来得快一些,但是风险会比较大。”

  目前,我国对渔药产品的国家标准正在逐步地完善,有了相关的法律依据,管理部门就能做到有法可依,同时也给行业制定了标准。但是有了法律,是否能真正地做到了有法必依呢?董燕声向记者介绍,今年执行的GSP验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行业的发展,因此如果想在这个行业持久做下去,就要做得规范。“GSP是好事,但是检查小组就几个人,他们每年要查这么多间店,很难做得仔细。”GSP上有规定,每年都要对已经通过验收的渔药经销商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其有违规的销售行为,有权取消其GSP证书,禁止销售渔药。但是由于渔药店数量众多,据广东省农业厅3月份的统计,全省已经通过GSP的兽药经营店就有3942家,而且多是分布在农村,交通不是很发达的偏远地区。这对于监督部门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鱼药行业的未来发展

  渔药行业在某个程度上,是一个风险较高的行业。渔药企业未来应该怎么去发展,怎么去做大做强,这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问题。

  “目前渔药市场就像古代春秋战国时期一样,占据着各个地区。我们这个行业的真正主导是经销商、零售商,他们处于销售链条的中间环节,养殖户和厂家都是很被动的,我们不可能完全控制得住这个市场,你说我们怎么能做大呢。而且我们的品牌宣传一般都是区域性地传播。”陈朝说道。由于渔药行业的进入门槛比较低,而且销售对象比较特殊,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地区有一两家做得比较强的企业在占据着。陈朝还表示:“未来,渔药企业只能说做强,在一个区域内做好了,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才能做好。做大的,他喊投资了几千万,甚至上亿进去,这就叫做大的,但这都是很虚的东西。”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