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发文《进一步加大生猪市场调控力度、启动新一轮冻猪肉收储》指出,受生猪产能依然偏高、当前正处于消费淡季等因素影响,近期生猪价格再次出现回落迹象。按照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的规定,国家决定进一步加大生猪市场调控力度,启动新一轮冻猪肉收储工作。
年初至今,虽然6月份生猪价格出现企稳反弹,但受制于下游需求不振,猪肉价格整体呈现下跌态势。根据发改委的公告,目前生猪养殖已经连续第15周处于盈亏平衡点下方。而根据此前发布的《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当猪粮比价连续一段时间低于6∶1,将进入防止价格过度下跌调控区域,此次发改委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可以说是在预料之中。
不过,由于猪肉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供需关系才是决定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发改委的常规举动对于目前猪肉价格的整体运行趋势可能难以产生明显影响。一方面,虽然发改委并没有披露计划收储量,但从此前几次冻猪肉收储的情况看,此次收储量或许将在10万吨以下,而2011年我国猪肉产量为5053万吨,此次收储规模仅相当于产量的0.2%,这一比例对于缓解供需矛盾而言,仅仅是杯水车薪。同时,今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维持在5000万头左右的高点,生猪存栏量也回升至46000万头以上,这也预示着猪肉的中期供给仍然相对充裕,未来猪肉价格回升空间将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即使猪肉价格能保持稳定,但近期饲料价格上涨非常明显,例如豆粕价格自6月初开始上涨,而上周全国豆粕均价已经接近4200元/吨,创历史新高。因此,虽然此次发改委的冻猪肉收储有助于稳定养殖户的信心,短期内可以平滑猪肉价格波动的浮动,但对于养殖户而言,或只能暂解燃眉之急。
更关键的是,以行政力量进行的周期性波动调控对于猪价周期的影响甚微。从改革开放至今,生猪生产和价格曾发生过6次明显波动,其中有3次猪肉价格年环比增长超过50%。在此期间,有关部门也试图通过行政调控的手段抑制波动幅度,但往往是在财政补贴后,猪肉生产的大起大落反而更加明显。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中旬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一直保持相对坚挺的仔猪价格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落,显示出养殖户对未来猪价的判断进一步悲观,仔猪补栏积极性下降;而能繁母猪存栏量也已经出现高点,如果这一情况持续,明年2季度开始,我国又可能迎来新一轮的猪肉价格上涨周期。
笔者认为,想要打破猪肉价格“涨价、降价、亏损、减产、再涨价”的循环,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关键在于要改变目前散养户占比较高的局面。一方面,散养户对市场难以形成全面充分的判断,价格波动对其养殖意愿的影响较为明显;另一方面,散养户本身抵抗意外风险的能力低。事实上,近十年来,疫病一直是生猪养殖行业重要的扰动因素之一,而大规模企业在这些方面都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从国际经验看,目前我国的生猪养殖行业情况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相类似,当时美国通过合同生产的方式,以专业化养殖模式取代垂直一体化的养殖模式,实现了大型企业的快速扩张。对于中国而言,未来或可以借鉴美国经验,通过政策扶持,帮助有优势的大企业进行行业整合,提升全行业的抗周期、抗风险能力,烫平大起大落的“猪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