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上午,站在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峰山社区西侧的海边,记者视线里只有波涛翻滚的海面和偶尔飞来觅食的海鸥。“你可能想不到,这片区域的海底,我们放养的鲍鱼、海参苗正在茁壮成长,未来将陆续上市。”陪同记者采访的青岛龙盘海洋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崂山区港东、峰山、雕龙嘴、仰口四片海域的人工鱼礁区藻类增多,海参、鲍鱼等鱼类聚集度明显增强,海洋生态修复已达到初步效果。
这只是崂山区正在建设的两大增殖人工鱼礁之一,也是我市重点建设的增殖人工鱼礁的缩影。不管是海洋与渔业系统的专家还是渔民,给人工鱼礁覆盖的区域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海洋牧场”。为了保护我市的“海洋牧场”,青岛在迈入新世纪以来,连续多年不间断进行增殖放流,上亿尾的鱼、虾、蟹等幼苗被放入大海。青岛正力图通过人工建设和自然恢复两种方式,减少海洋资源荒漠化趋势,打造青岛的“海底森林”。
龙盘的生意经
8月6日,在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峰山社区海边,受近期台风的影响,这里的海水变得混浊而波涛阵阵。青岛龙盘海洋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的徐瑞营说:“今天海况不好,不然就该到海里去投石了。”
徐瑞营所说的投石即是把整船的石头投到海里,用做建设人工鱼礁。其实早在2001年,青岛龙盘海洋生态养殖公司即开始在崂山区王哥庄海域建设人工鱼礁,比青岛市大规模启动人工渔礁建设整整早了八年。
不仅仅是石头,水泥构件、破旧船只等等,都是形成人工鱼礁的重要材料。
在峰山社区的海边,停泊着七八条小船,这些船上无一例外地都铺着厚厚的木板,但是木板却被什么东西压得坑坑洼洼。
“这就是投石用的船,由于每次出海都要运10吨左右的石头,对船体损坏大,这些木板就是保护船体不受伤害的。”徐瑞营介绍,过一段时间,一些船就无法再使用,拆解后沉入海底,用于建设人工渔礁。
由于无法潜入海底亲眼看到人工鱼礁的现状,徐瑞营给记者观看了潜水员不久前拍摄的视频。记者看到,早先沉入海底的石头已看不到原样,绿色的海藻附着在其表面,海参、鲍鱼和五颜六色的鱼儿在其上驻足。
“只要两年时间,沉入海底的礁石就长满了海藻,这之后,我们再投放鲍鱼苗和海参苗,三至五年后,就可以采拾了。”徐瑞营说,由于具备充足的食物来源和充裕的生活空间,自然生长的鲍鱼、海参个头明显大,由于生长期长,品质更好一些,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要远远好于其它。
目前,青岛龙盘海洋生态养殖公司在王哥庄海域还规划了海面筏式养殖区,主要养殖海带和龙须菜,其用途并不是用来为人食用,而是捕捞上来后再粉碎投入海中,作为鲍鱼、海参的食物补充来源。“海带、龙须菜的附加值要远远低于鲍鱼、海参,并且其加工生产面临诸多难题,所以我们只把他们作为后者的食物来处理。”徐瑞营表示。
截至目前,在王哥庄海域200公顷的区域内,青岛龙盘海洋生态养殖公司已投放人工鱼礁20多万方,投放鲍鱼苗种240万枚、海参苗种300万头左右,水面筏式养殖海带达到300余亩,累计投资4000万元。
据悉,到2015年,该公司承建的崂山浅海人工增殖礁建设项目将完成。目前,该公司正借助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水产研究院黄海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海洋科研顶尖机构的研发实力,进行反季节藻类和鲍鱼、海参新苗等项目的研发,力图通过品种改良等,在恢复海洋生态的同时,养殖优质海产品。
崂山人工鱼礁海区。高忠业摄海带成为人工鱼礁区经济鱼类的主要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