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市进一步落实生猪生产保供给、保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
今年以来,甘肃省天水市紧紧围绕生猪生产保供给、保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稳定和提高生猪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措施,甘肃生猪生产稳定、健康的发展。上半年,生猪饲养量236.94万头,同比增长9.0%,猪肉产量8.0万吨,同比增长8.8%。据对养殖场调查,我市猪粮价格比为6.54∶1,处于盈利正常水平范围。目前出栏一头生猪110公斤的育肥猪,自繁自育可盈利150元左右,盈利空间较去年同期压缩30%。
一、主要工作措施
1、落实扶持政策。重点做好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继续落实2011年国家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细化了工作方案,靠实责任,详细摸底建档。全市共有1.89万户、能繁母猪9.3564万头符合补贴条件。目前,国家、省市补贴资金785.94万元,已全部下达到县区,稳定和调动了群众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同时落实能繁母猪保险,进一步降低能繁母猪养殖户经营风险。今年市委、市政府继续安排市级财政畜牧业专项扶持资金600万元,重点用于生猪良种扩繁场、标准化规模场和生猪改良技术推广。同时在天水市开展24个畜牧业科学示范点建设(其中养殖场19个),主要有投资4.3亿元,年出栏10万头有机生猪项目1 个,万头以上猪场6个。目前,全市新建规模养殖场88个,其中猪场35个,占43%,其中设计规模饲养量在万头以上猪场7个、0.3-1万头的7个。
2、加大能繁母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力度。近年来,天水市实施“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先后招标推荐甘谷丰裕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等三家养殖场为良种猪精液供精单位,争取国家财政补贴资金200多万元。去年全市完成能繁母猪人工授精3.5万头,产仔28多万头,有力地推进天水市生猪改良步伐。目前,已完成人工授精1.5万多头。
3、强化饲养管理和培训,提高仔猪成活率。一是积极开展生猪等规模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出台《天水市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化标准化示范创建及管理办法》,围绕“生猪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等“五化”要求,加大生猪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规模养猪场生产管理水平。截止目前,天水市共创建部、省、市三级标准化示范场62家,其中生猪示范场占到40%以上。今年又有9个规模养猪场正在创建各级标准化示范场。二是针对年初天气寒冷和春季气候多变的实际,指导养殖场重点加强了防寒保暖和饲料营养以及改善圈舍环境等措施的落实,如增加和铺设了供暖设施,做好圈舍防风、防冻和采用新型发酵床养殖技术,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增加喂料次数添加能量饲料以及饲料中添加祛风散寒中药,排除有害气体、保持猪舍干燥,增强了猪群的健康水平,稳定和提高了母猪的繁殖率,减少了仔猪的发病和死亡。今年继续推广普及生态饲养母猪、仔猪等技术。据统计,有生态养猪养殖户34户,饲养能繁母猪0.5万头,平均受胎率85%以上,平均产活仔数10头以上。
4、搞好春季生猪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防制工作。严格落实《动物防疫法》,实行行政、技术双轨责任制,进行了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等重大疫病的强制免疫和疫情监测,加大消毒和动物卫生监督,免疫密度均在99%以上,抗体监测合格率在95%以上,有效地保护了生猪生产的健康发展。截止目前,天水市未发生生猪重大动物疫病。
二、存在的问题和打算
甘肃生猪生产目前正处在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刻,还存在着生产方式落后,规模化程度低,产业化链条短,市场下行压力大,疫情风险高,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环境治理任务重等诸多问题。
分析猪价下跌和养猪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目前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步伐较慢。龙头加工企业少且规模偏小,名牌产品少,附加值低,对畜牧业的带动力不足。二是生猪生产仍处在传统型向现代化过渡期,产-加-销一体化弱,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低,以及散养户盲目的养殖潮导致猪肉价格大幅波动。三是春节过后,消费进入淡季,消费需求相对减少,价格有所下滑。春节过后的猪肉价格持续回落,累计跌幅近三成,随着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5月初出台和启动了《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以及相关调控措施的实施,降速有所趋缓。四是由于去年生猪养殖效益好,调动了养殖积极性,养殖户扩大了补栏量。目前生猪已陆续进入出栏高峰期,增加了产品供应量,而猪肉深加工能力较弱,出现阶段性市场供大于求,是价格走低的又一重要原因。五是饲料价格持续上涨。玉米等饲料主要原料均价同比上涨10%以上,再加上人工和运费上涨幅度较大,进一步增加了养殖成本,压缩了盈利空间,降低了饲养效益。
下一步,建议甘肃省上进一步加大对生猪规模养殖场扶持力度,提高能繁母猪的补贴标准。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对现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行政策倾斜,加大改扩建和新建龙头企业的建设力度,从资金和项目上予以重点扶持,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我们将加快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规模化养殖比例,及时调整养殖结构,淘汰劣质畜种,推广先进技术,加强疫病防控,稳定和提高生猪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