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科技转型助推湖北小龙虾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7-30  

  湖北俗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水产资源极为丰富。近些年来,随着“油焖大虾”这道名菜的问世与畅销,昔日不被待见的小龙虾,悄然之间“红透”全国,并出口国外。由于延长产业链,小龙虾甲壳素等附产品的研发生产,使小龙虾产业由传统农产品加工向生物高新科技产业转型。

  小龙虾以其外观好看、味道鲜美、价格低廉在餐桌上推出后,随即火暴湖北市场,市场的需求催生了湖北小龙虾产业的蓬勃发展。2004年,潜江积玉口镇农民通过虾稻轮作种养模式成功后,很快被周边农民仿效,农民养殖小龙虾热情高涨。

  湖北省水产局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介绍:“湖北小龙虾养殖采取虾稻轮作、虾稻共生、虾莲共生、虾蟹镢混养、虾鳖稻种养、小龙虾池塘专养等多种模式,不仅有效地利用了土地,而且为农民起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还解决了出口加工企业货源问题。”

  为发展小龙虾产业,早在2010年,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对种苗繁育、养殖示范、加工产业、市场物流进行了详细的布局,用3年时间,调剂1.8亿元,建立产业发展基金,重点解决小龙虾发展中的瓶颈制约问题,目前在全省建立了1个小龙虾遗传育种中心、3个良种选育中心、15个苗种基地,并在省内小龙虾主产县建立50个加工原料养殖基地。

  湖北省为整合全省水产资源、做大做强水产业,重点打造“楚江红”小龙虾、“梁子”牌梁子湖大河蟹、“洪湖渔家”生态鱼三艘水产航母。为更好地推出“楚江红”品牌小龙虾,专门成立了“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协会”,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在全省实行统一培训、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统一管理的模式。目前已形成以人工苗种繁育、稻田野生寄养为特征,并向加工出口、餐饮美食延伸的产业链,小龙虾已成为湖北农村经济中的重要特色和优势产业。

  湖北省潜江市水产局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介绍:“潜江小龙虾经过多年发展,由潜江市莱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建起的全国最大的小龙虾工厂化苗种选育和繁育基地,其虾苗繁育能力达到5亿尾,保证了市场的需求;今年上半年小龙虾养殖面积达20.2万亩,同期增幅12.2%,循环利用稻田面积45%;小龙虾产量3.8万吨,同期增幅98.9.2%,目前,莱克公司已具备小龙虾选育、繁育、养殖、加工、检测、出口和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

  小龙虾身体的70%是虾头和虾壳,这些不能被直接吃掉的部位,成为废弃物。据有关资料显示,虾壳中含有甲壳素高达58%-85%,甲壳素在医药保健、生物环保、食品饲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我公司是湖北淡水产品出口加工的龙头企业,现与武汉大学联合开展小龙虾附产品研发,目前,投资4.15亿元,‘年处理10万吨废弃虾壳提取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与鱼虾加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已竣工投产,年销售收入可达30亿元。”这是潜江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漆雕良仁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介绍的。

  湖北省潜江市水产局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该项目投产后,可解决湖北60%的废弃虾壳问题,新增1500个就业岗位,带动10万农户进行虾稻连作,有效推进农产品资源循环利用。我们将用5至8年的时间,建设220亿元产值的甲壳素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实现小龙虾产业由传统农产品加工向生物高新科技产业转型。”

  湖北省水产局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介绍:“湖北财政投入向水产的倾斜,水产业的迅猛发展和渔业产业链的逐步发展,湖北水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012年,湖北省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420多万亩,产量30多万吨,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居全国第一位。从2007年至今,湖北省小龙虾产量、加工出口量已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位。”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