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万只养殖蛙“跳”进大自然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7-27  

  昨晚,约一万只黑斑蛙被野放在黄浦江水源涵养林奉贤庄行段和一处蛙稻养殖示范基地内,回归大自然。这是本市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为恢复蛙类的野外数量而开展的第二次大规模野外放生。

  据悉,历史上申城有14种蛙类,如今只剩下7种,它们都成了重点保护动物。去年夏季放归前的调查显示,10平方公里的奉贤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内只有一万只蛙。

  放生地本就栖息各种蛙类

  昨晚,奉贤庄行农业技术示范基地一处蛙稻养殖基地内,来自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奉贤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将5只塑料箱打开,一只只小青蛙立刻跳了出来,很快便在稻田里形成密密麻麻的蛙群。随后,工作人员来到奉贤西渡附近的黄浦江水源涵养林,将5000只青蛙野放。“这次共野放了约一万只黑斑蛙,就是人们俗称的青蛙。”奉贤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站长褚可龙介绍说,这是全市开展的第二次大规模蛙类野放。

  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高级工程师袁晓介绍,涵养林本就栖息着各种蛙类,有金线蛙、泽蛙、中华蟾蜍(俗称癞蛤蟆)、饰纹姬蛙和黑斑蛙5种蛙类,“这是选择此地放生的主要原因。”

  探索人工饲养再野放模式

  昨天野放的黑斑蛙来自奉贤当地一家黑斑蛙人工养殖场。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蔡友铭表示,野保部门正探索人工养殖、再进行野放的模式,逐步恢复蛙类的野外资源,促进生态平衡。

  蛙的野外种类和数量在上海急剧下降。据文献记载,上海分布的蛙类曾经有14种。1997年-1999年调查显示,日本林蛙等6种蛙类已消失不见,只剩8种蛙类。最近几年,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仅发现7种蛙类,分别是中华蟾蜍(俗称癞蛤蟆)、无斑雨蛙、饰纹姬蛙、泽蛙、黑斑蛙、金线蛙和虎纹蛙,其中,虎纹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余6种是上海市重点保护动物。

  公路过密致蛙类数量骤减

  去年夏季,野保部门在奉贤海湾国家森林公园进行首次大规模黑斑蛙野放试验。最新的调查显示,近一年过去,公园内黑斑蛙的密度提高了4倍。去年野放前,公园10平方公里范围内蛙的总数只有约一万只。

  业内人士分析,本市蛙类骤减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公路网建设过密、鹭科鸟类捕食和人为猎捕等原因有关。网络状密集的公路把蛙的栖息地分割成一块块,使它们难以完成迁移,造成近亲繁殖、后代退化、数量渐少。鹭科动物大量捕食鱼、蛙也是造成蛙类数量减少的一个原因。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