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江南晚报就“蓝色小龙虾”采访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专家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7-25  

  日前,无锡江南晚报就近期社会关注的“蓝色小龙虾”事件采访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中心水产养殖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并在赵朝阳助理研究员的带领下观看了淡水中心小龙虾团队已培育了4年的蓝色小龙虾。

  从天然水域中捕获“蓝色小龙虾”是继南京“龙虾门”事件后,又一引起民众对小龙虾关注的事件。近日,江苏镇江、湖北武汉等地媒体相继报道市场出现的蓝色小龙虾,引起部分民众的好奇。

  淡水中心水产养殖研究室周鑫研究员是从事小龙虾繁育及养殖研究的学科带头人,早在2009年就已经在实验室培育出了“蓝色小龙虾”。研究表明,体色与虾青素、甲壳蛋白密切相关,虾青素是从螯虾外壳、牡蛎和鲑鱼中发现的一种红色类胡萝卜素,化学名称是为3,3´-2-二羟基-4,4´-二酮基-β,β-胡萝卜素,分子式C40H52O4,在体内可与蛋白质结合而呈青、蓝色,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提高免疫力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作用。正常状态下,这种分子呈红色,但大量摄食藻类、浮游植物、虾壳、蟹壳、生物发酵饲料或可合成虾青素的中间体β-胡萝卜素、维生素E后,虾的甲壳蛋白与虾青素分子成对结合,相互穿越成X型,这使得相邻的两个虾青素分子互相干扰,改变它们的量子能态,从而改变了吸收光波波长而表现为蓝色。而当虾被煮熟后,虾青素分子就从甲壳蛋白中释放出来,还原为正常状态下吸收的光波波长,呈现为红色。

  所以,“蓝色小龙虾”的出现不仅与养殖环境以及在该环境中所能获得的食物种类有关,更与食物中虾青素的含量密切相关,而非外界传闻的基因突变,也非某些媒体报道的澳洲红螯螯虾“小青龙”,因为澳洲红螯螯虾的两个螯足上有明显的红斑,而“蓝色小龙虾”不具有上述特征。

  此次江南晚报对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专家的采访报道有助于缓解民众对“蓝色小龙虾”的误解,避免给小龙虾养殖产业带来不利影响。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