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市通州区西亭镇渔业科技示范户徐道明,2011年投资70多万元,建成南美白对虾钢架设施大棚28亩,当年取得了亩产950公斤(其中第一茬亩产450公斤)、亩产值4万元、净收入38万元的高效益。初次养虾得利,增强了他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的信心。2012年他又投入100多万元,将设施养殖面积扩大到了73亩,并在区渔业科技入户专家、镇技术指导员的帮助和指导下,对池塘建设、苗种放养、增氧设施等进行了改良,不仅大大节约了投入成本,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养殖的单产和效益。该户第一茬养殖实现了总产量43.8吨、平均单产600公斤,总产值183.7万元、亩均产值2.52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3.3%、32.9%。
一改养殖池。2011年初建大棚养虾池,池塘面积平均为2亩以上,池深1.5米,坡比1:2.5,实用水体利用率低,更因为水深,下层水温低,影响了对虾生长和养成规格;同时由于虾池面积大,池口跨度大,构建大棚要求很高,采用现场制作的双拱肋钢架,每亩造价需2.5万多元。2012年建池时他邀请区专家现场指导,对池塘规格进行了改革,缩小为每口面积1亩左右,池深改为1.1米,坡比1:1.5,既降低了水位,有益于水体增温,为虾提供适宜环境,又缩小了坡比,增加了水体利用率。同时养殖池的改建,也减少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土方工程量减少,采用普通钢架每亩虾池大棚造价降为1万多元,两年设施投入相比,节约成本50%以上。另外,池小管理方便,水温、水质容易控制,抗御养殖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改苗种放养。2011年第一茬养殖,3月27日投放淡化虾苗150万尾,每亩放养量为5.36万尾,6月底开始起捕,7月上旬捕捞结束,养殖期为80-90天,且养成虾规格参差不齐,饵料系数为1.1,单产450公斤。2012年第一茬养殖,在技术指导员的建议下调整了放养密度,4月7日投放虾苗280万尾,每亩放养量不足4万尾,6月15日开捕至6月25日结束,养殖期为68-78天,比去年同期减少15天以上;同时成虾上市规格大于去年,达到了80尾/公斤,饵料系数仍为1.1,单产600公斤,相比去年同期亩增产量150公斤,每亩增加收入5460元。
三改增氧设备。2011年,虾池使用水车式增氧机增氧,每口池设置两台,因开机搅动水体,泛起底泥造成池水浑浊呈黄色,透明度很低;同时水车式增氧机的功能特点是运作时易形成水体上层溶氧高于下层的状况,这利于养鱼而不利于养虾(虾类属营底栖生活的节肢水生动物),并且增氧效果不均匀,导致对虾不能均衡生长,影响养成规格,间接影响了单位产量和市场价格。2012年初,区、镇渔技指导人员带领他多地参观学习,并建议改用微孔管增氧替代水车式增氧机,3月初他改装了电力线路,集中采购设置了6台套微孔增氧系统。实践结果表明,微孔管盘虾池底层增氧效果明显优于水车式增氧,不仅使水质清新、溶氧分布均匀、底部有害气体氧化加快,而且有效减少了病害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养殖成活率和单位产出,增加了比较效益。
示范户徐道明养虾的成功“三改”,不仅让他实现了高产高效,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是立于不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