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石斑鱼最新养成技术总结及养殖效益分析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7-13  
    石斑鱼养殖因其利润空间大成为养殖热门品种,但养殖技术要求较高,饵料、管理与病害防治都是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

  □文/图 珠江水产研究所 桑朝炯 廖国礼 黄志斌

  一、养殖模式简介

  石斑鱼养殖模式主要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两种,近年来海南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出现了第三种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

  网箱养殖石斑鱼,放养密度高,便于管理,生产效益较高,是一种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在石斑鱼养殖中占据主要位置。网箱根据规格、设置位置不同又为分近岸网箱和深水网箱养殖两种。近岸网箱由于养殖海区的时间较长,水交换能力较差,整个宜养海域底质、水质污染日益严重,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相当厉害,并且因为水质的不可控造成目前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不理想,近岸网箱养殖效益和数量都在逐年下降。深水网箱一般设置于离岸较远的海区,水交换能力强,水质比较好,病害少。但深水养殖规模大,投资门槛很高,目前宜养品种不多,仅局限金鲳、海鲡等少数品种,石斑鱼仍在试养阶段,很多相关配套技术尚未成熟,有待进一步摸索。
石斑鱼池塘养殖是在2000年后开始增多,池塘放养密度较低,一般亩产400-1000公斤。因为池塘是相对封闭的水体,对病虫害防治的用药效果较网箱养殖好得多。养殖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经济条件,灵活选择养殖面积和数量。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迅速增加导致开垦了大量的新塘,但是由于虾产量供过于求及病害的严重影响,养虾业风险增加和利润下降,现在很多虾塘被养殖户改养经济效益更高的石斑鱼。池塘养殖石斑鱼是目前我国主要养殖模式。

  工厂化养殖,放养密度高,便于管理,生产效益较高,而且不受天气和海域变化影响,水质水温可以严格监控,病虫害的防治非常方便,是一种资金密集型的集约化养殖模式。从养殖角度来讲,此模式是最可控亦最有发展前景的模式。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确保石斑鱼整个养殖健康,不受药物残留污染,且能够按计划定时定量满足市场,只有工厂化养殖才能做到。但由于资金投入动辄数百万,对硬件要求很高,目前主要是相关政府部门及少数人在作小范围的试养。

  二、放养及套养技术 

  石斑鱼海水网箱养殖放养密度控制在10公斤/立方水体,池塘放养应控制在亩水体容量400-1000公斤,工厂化养殖密度控制25-50公斤/立方水体。池塘养成,可套养5%左右的黄鳍鲷或花尾胡椒鲷等抢食性较强的名贵经济鱼类,亦可以套养5%左右的较石斑鱼小一规格的罗非鱼,既可促进石斑鱼的抢食程度,又可作石斑鱼的活饲料。另外,每个月均可套养一定数量的小规格虾苗,一般池塘以1万尾1公分规格为宜。这样可以通过小虾苗摄食车轮虫等原生动物,间接控制池塘里会引起石斑鱼发病的原生动物数量,同时在卖鱼时可收获一定数量的大规格对虾,既可防虫,又可增加经济效益,一举两得。

  三、饲料与投饵技术  

  石斑鱼属肉食性鱼类,投喂的饲料主要是鲜度较高的小杂鱼,亦可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商品化的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属慢沉料,营养价值比冰鲜鱼更均衡,但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最好的投饵方式是,鱼苗期先喂鱼糜,逐渐驯化人工配合饲料,逐渐增加配合饲料比例,直到完全使用配合饲料。若是单喂冰鲜小杂鱼,需要额外添加多维、多矿,否则容易出现溃疡、出血等弧菌疾病。另外,有一定规模养殖场可考虑软颗粒全价料,做一次可以暂存一至两天的投喂量。软颗粒饲料适口性好,方便按实际需要添加鱼油、其他营养剂和药物等,保证营养均衡,提高饲料利用率。
  投饵技术对石斑鱼养成效果影响较大。石斑鱼不吃沉底的食物,投喂时必须注意。在水温25℃的环境条件下,石斑鱼的消化速度约为20-24小时。投饵与否及投饲量主要考虑水温及其变化情况。一般视石斑鱼的摄食状态来决定投饲量,抢食厉害多投,抢食差,少投或不投。每次投喂时,应分批缓慢遍撒,等抢食完前批饲料后再撒下一批,直至喂饱不抢食为止,决不可将饲料一次倾倒入水体,以免造成饲料浪费和环境污染。投饵还应讲究定质、定量、定时原则(见表1)。池塘养成中还应注意搭设饲料台,进行定点投饲,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便于清理残料,保持水质良好。

  四、管理及病害防治技术

  石斑鱼养成成功与否的关键点,除了饲料及投饲技术外,种苗质量、定期筛分、疾病的有效防治技术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选好种苗  
  石斑鱼养殖的颈瓶主要是种苗(种苗来源不稳定及种苗质量的参差不齐),保证种苗质量是搞好养殖的首要环节。目前,养殖种苗来源一是天然海区捕捞或诱钓的野生苗,二是人工繁育苗。野生苗规格参差不齐,可能携带多种病原,野性太强,人工圈养成活率较低,不适合规模养殖。人工苗规格比较整齐,适合人工圈养。做好育苗阶段的苗种营养强化培育关键环节,可降低次苗、残苗的比例,获得较多的优质石斑鱼苗,为石斑鱼的规模养殖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定期筛分  
  石斑鱼自相残食现象非常严重,多年来各地方总结经验证明,没有定期筛分养殖的成活率相当低,几乎全部亏损。因此,必须定期筛分,保持同一水体内石斑鱼鱼体规格的一致。8公分前,5-7天要筛一次;8-15公分的,7-10天筛一次;15公分以上的试规格悬殊情况作出筛分。筛分目的只有一个,让同规格的鱼长在一块,避免大吃小。

  3、疾病防治   
  石斑鱼的病害跟其它鱼类相似,亦是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三大类。宏观上讲,预防病害的最佳方法,一是选择近几年没有或较少石斑鱼养殖的水域养殖,二是将养殖海水盐度逐渐淡化到6-8‰(出售前一个月,再逐渐将盐度提高到正常值,不影响肉质)。若能做到这两点,正常情况下三年内寄生虫发病率较其他地方可减少80%以上,病毒病及细菌病可减少50%以上。

  对于病毒病,主要从亲本上检验控制,挑选无特定病原鱼做亲本。

  对细菌病的防治,主要通过定期消毒调水,加强营养预防等方式,保证鱼饲料的新鲜、无质变、营养均衡,这样可以保证鱼机体生猛,抗病抗应激能力强,细菌无机可乘。针对南海区域较常见的海水鱼弧菌病,珠江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校正在进行疫苗开发,实验室及小规模试用效果较好,保护率在50-80%,溃疡、烂身、出血、肠炎、腹水、胀气等症状较多出现的养殖区域可选择哈维氏弧菌和溶藻弧菌二联灭活疫苗进行浸泡或肌肉注射。     

  石斑鱼常见寄生虫是车轮虫、斜管虫、小瓜虫等,平时要注意池塘水质的调节,通过使用生物渔肥、水质改良剂等药物进行水质的调节,肥活嫩爽的良好水质条件下,寄生虫一般不会出现。水质消瘦,透明度高于40公分以上,粘稠度较大的水体易发寄生虫。可以选择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外用驱杀车轮虫、斜管虫,可以选择青蒿末内服来驱杀小瓜虫等。

  五、养殖品种及效益分析

  石斑鱼的自然生长期,在浙闽沿海为5-11月,两广和香港、台湾省沿海为4-11月,海南为3-12月。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华南沿海区域均适宜此鱼养成。 

  石斑鱼品种众多,人工养殖可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熟悉程度和市场需求等个人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目前养殖较多的青石斑、龙趸、芝麻斑,还有部分名贵品种如老鼠斑等。以5亩青石斑养殖池塘养成效益分析为例(详见表2),石斑养殖效益十分可观。

  而龙趸石斑鱼生长速度更快,按上述放养时间计算当年可达3公斤/尾以上,两年可达8公斤/尾以上,三年可达20公斤/尾以上。按今年鱼种价格(80元/尾)及成鱼销售价格(120元/公斤)计算,三年养成一尾20公斤的龙趸石斑,成本800元以下,产值最高可达2400元。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