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湖北省有望打破九成蟹苗靠“进口”的尴尬格局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7-06  

  多年来,作为水产大省的湖北竟然没有自己的螃蟹种苗,90%靠省外输入,如今,这一尴尬格局将有望打破。

  3日,在孝昌螃蟹苗种培育基地,首批螃蟹经过测定,种苗品质和产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瞧,这像扣子一样的小家伙就是螃蟹种苗,俗名扣蟹。”在近200亩培育基地,一排排“水格子”方方正正,负责人谭志斌拿起网子,一捞,几十只“迷你型”螃蟹正惊慌地挥动着小胳膊。谭志斌告诉记者,这是我省规模最大的培育基地,郁郁葱葱的水草下“潜伏”着近6万只扣蟹。

  据了解,培育一亩扣蟹 (约300斤)成本约3000~5000元,可供养25~30亩成蟹池,而从江苏调运则需要2万元,还不算运输成本。

  “为解决蟹苗培育,我省水产人探索了20年,虽能制种,但成本高,品质差,亩产量不足江苏的1/5。”省水产局良种试验站站长刘远豪介绍。此次是第一次大规模制种,产量与品质均接近国内最高水平。“培育取得了初步成功,年底我们自己的种苗将进入市场。”刘远豪一脸骄傲。

  2011年我省河蟹养殖面积达270万亩,需要扣蟹2000万公斤,“这次探路成功,将为我省河蟹产业发展开启里程碑。”省水产局副局长刘能玉信心十足。

  记者手记

  悠悠水产大省,河蟹发展的双脚却被苗种紧紧束缚,令人汗颜。

  一组对比数据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我省河蟹养殖面积270万亩,产量7.7万吨,产值30多亿元;江苏养殖面积400万亩,产量28.7万吨,产值200多亿元。

  这说明了什么?在有限的面积里,江苏的产值是我们的4倍多。

  症结在哪里?种苗受制于人,每年2000万公斤的种苗靠人供给。长途运输造成的存活率低、苗种质量无法保证、规格普遍偏小……“先天不足”,起跑就输,拿什么与人家pk?

  水产人一直在艰难中探索,历经20年,终获成功,与全国先进叫板,我们底气更足了。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