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山东渔业资源枯竭 即墨渔民转型养海参年赚百万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7-04  

  近海渔业资源日益枯竭、油价等捕捞成本不断增加,渔民的生活状态今非昔比,眼望着赖以生存的大海,随着渔船飘摇的还有声声叹息:是弃船上岸另寻生存出路?还是坚守古老的渔耕生活?传统捕捞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对于山东沿海数十万渔民来说,这是关系生计的大问题。

  困境:山东近海渔业资源枯竭

  烟台渔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在烟台开发区大季家街道办事处山后初家村,十几岁时就跟船出海打鱼的初乃仁如今当船长也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他有两艘动力为270马力的捕捞船,雇着十多个人,常年在海上作业。初乃仁告诉记者,近年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海里的资源越来越少了。“过去一网都拉好几千斤,现在什么也没有了。哎,过去这么说吧,保本儿还能挣点儿。七八十年代好些鱼现在都没有了,根本都绝种了。”

  由于海洋资源匮乏,加上不断上涨的人工费与柴油费等支出,不少渔船出一趟海,打上来的鱼还不够填补油费的。初乃仁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上半年干这几天,包括下半年,最少得一百吨柴油,这一百吨得多少钱?60多万元。伙计工钱四五十万元,幸亏国家还给一块儿补贴,没有油补更毁了。”

  在海上漂泊了近三十年的渔民初名成说,如今海洋越来越穷,出海成本不断上涨,很多渔民只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少人干脆弃船“上岸”,以往开渔时万船齐发的场面已经看不到了:“现在根本都不敢让子女在船上干,只能找个工厂,挣多挣少收入还能稳定点儿。”

  在山后初家村,从前年开始,村里的渔民已经开始卖渔船了,山后初家村周边还有几个小渔村,这里的渔船也都卖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只是一些破旧的小渔船。初名成说,回想起过去出海打鱼的日子,每次看着满仓的鱼虾觉得再苦也值得。但如今海里的资源越来越少,他也没办法改变现状。初名成甚至动过卖船的念头,但最后还是下不了决心:“也不舍得卖,说句心里话,干了这么些年,对出海也有感情了。”

  山东是传统的渔业大省之一,美丽富饶的渤海湾以盛产对虾、螃蟹等海产品闻名,但近年来,传统渔场已“无渔”可捕,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渤海海域的传统特产梭鱼、带鱼、野生牙鲆鱼等几乎绝迹,偏口鱼、大头宝等品种越来越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赶上好时候,比如秋天大战渤海湾,好网头都是两三千斤,现在一个对虾也看不见了。幸亏国家还投放鱼苗,要不早就没有了。”

  山东是全国机动渔船最多、专业捕捞渔民数量最大的省份,捕捞强度大大超过了渔业资源的承受能力。根据山东省海洋渔业厅2011年伏季休渔结束后半个月的生产情况分析,对虾开捕后,山东全省共投入对虾渔船4000多艘,比上年多投入500艘,但产量同比减少1/3。正当捕捞者为猎物无处可逃而暗自得意时,海底世界却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鱼越捕越少,海产品个头也越来越小。

  和全国一样,山东也正面临着渔业资源衰退、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威胁。近海渔业资源衰竭,部分渔民转而大力发展远洋捕捞业。但由于对涉外的相关渔业协定了解不多,导致渔民被扣的现象时有发生。国际渔业纠纷事件的背后,与近海渔业资源衰竭、渔民不惜冒险出海有着直接关系。

  转型:应对挑战摸索新出路

  即墨渔民养海参年赚上百万

  海洋越来越穷,渔民不得不摸索新的出路。在即墨市田横镇、丰城镇等多个渔村,大部分渔民上岸发展海参养殖。记者在即墨采访时发现,海滩上仿佛一夜生出大片海参池,许多渔民弃船上岸在海边搞起了海参育苗。渔民李学庆告诉记者,他承包了镇里260亩海参池子,眼看海参的长势不错,他盼望着今年能有个好收成。即墨渔民李学庆告诉记者:“养海参这一块儿吧,虽然风险很大,但收入也比较可观,海上打鱼这一块儿,因为鱼越来越少,有时候出去还不够油钱。”

  李学庆说,转产较早的渔民一年下来,好的能赚上百万。海参养殖的高额利润让更多渔民动了心。如今在即墨,从事海参养殖的渔民超过千人。

  面对海上渔业资源日益衰退的严峻挑战,山东沿海一些地方组织渔民依靠龙头企业抱团发展,形成龙头带动的集群效应。在荣成市靖海集团海港码头,宋永在正同工友们一起对远洋捕捞船只进行检修。宋永在曾是一名从事近海捕捞的个体渔民,但海洋资源的匮乏让他萌生了跳槽的念头。五年前,宋永在被靖海集团聘用,在公司从事远洋捕捞业。靖海集团职工宋永在:“原先从事个体(捕捞业),不大好干,收入也不稳定。从来公司起,收入很好很稳定,工资挺高的。”

  近年来,靖海集团先后吸纳了周边渔村上千名渔民就业,从事近远洋海上捕捞、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水养殖等产业,成为全国闻名的鱿鱼、金枪鱼加工基地。靖海集团副总裁郭俊岭:“这样能把海上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利用,特别是也能让渔民在陆地上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单一捕捞业的风险。”

  近年来,沿海渔民的生存困境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02年至2010年,山东累计投入7400多万元扶持渔民转产转业,安排近1.5万户渔民转产。到2015年,山东将初步建立新型渔民培训体系,每年培训渔民10万人次。根据这一规划,山东将重点扶持水产养殖业、加工流通业、休闲渔业等产业项目,带动渔民转产转业。省政府参事山东建筑大学教授邓相超:“我们从省、到市、到县,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科学地、合理地利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资源,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海洋资源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这样我感觉,才是我们山东省发展蓝色海洋经济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的问题。”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