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细雨蒙蒙,安徽宣城市郎溪县新发镇双桥村渡东组44岁农民何先亮正在巡视自己的青虾塘,随时注意是否要进行增氧。 “我这27亩多的水塘,全部养殖青虾,只要我一个人照管就足够了。”在塘埂边专门搭建的虾棚里,何先亮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现在讲究科学养殖,还有合作社专门负责技术和销售,我们只要多花心思搞好养殖就行了。 ”何先亮2010年开始养殖青虾,去年一年就赚了10多万元。
同行的副镇长岑晓露说,双桥村是当地青虾养殖示范村,像何先亮这样的养殖大户有20多户。 2010年,从无锡回乡创业的致富带头人王宏伢成立了一品青虾养殖合作社,发展青虾养殖面积470多亩。“这些年来,正是因为我们重视水利兴修,坚持科技兴水,大搞水产养殖,彻底改变了过去‘大灾三六九,小灾年年有’的状况。 ”
站在一品青虾合作社的虾棚前,可以看到一道绵延约两公里的圩堤,保护着合作社的130多亩养殖基地。王宏伢介绍说,这道圩堤是2009年在他的主持下修筑的,当时投入了80多万元,建成后很快成为养殖户的“安心堤”,合作社社员也发展到如今的20多户。“现在我们的青虾直销无锡、常州等地,因为水质好,青虾品质高,深受消费者欢迎,每天都要发一车,至少1000斤。 ”王宏伢笑着说。
水产养殖兴起,还吸引了外地养殖户前来淘金。宣州区狸桥镇蒋山村的张四水就是其中之一。 2009年,他在老家南漪湖边养鱼,因为内涝损失惨重。看到这里环境不错,就大胆承包了120亩水塘养殖鱼虾蟹等,近几年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左右。当天上午他还卖了一批青虾,进账1000多元。
从谈水色变到水里淘金,新发镇广大群众见证了当地告别水患、靠水吃水的曲折历程。该镇农综站副站长熊四海是一名“老科普”,他告诉记者,1999年郎溪县遭遇特大洪水,该镇当时刚刚起步的水产养殖遭遇重创。新世纪以来,该镇结合水利兴修,不断加高圩堤,分段筑坝蓄水,促进“以水养水”,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张。截至目前,该镇可养水面1.6万亩,其中精养面积9800亩,养殖面积在20亩以上的大户有158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措施得力,郎溪县水产养殖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县总水面20.1万亩,其中精养水面10.03万亩,水产品总量达到2.27万吨,实现渔业产值3.75亿元,已在上海、常州、合肥等地组建5个水产品销售中心。全县拥有养殖、营销大户110多户,养殖户1500户以上,营销大户年人均收入达到5万元,养殖会员年人均收入1.5万元。
【记者感言】
郎溪县不等不靠,科学治水,盘活资源,变水患为水利,造福一方百姓,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