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养殖的海参将在今年国庆节前后出池,可以说,这是咱们滨州自己养殖的海参第一次大规模上市。”说这话时,刘宝华有些自豪。
作为几乎与无棣县海产养殖同步发展的见证人,45岁的刘宝华已经从最初的养虾个体户发展为总资产过亿的海城企业集团的副董事长,而他的主要精力,还是主要放在海产养殖上。
无棣县境濒临渤海,沿海村民利用海水养殖历史悠久,早在清代与民国期间,就已有人在河边、浅滩围坝筑池,用人工采苗养殖文蛤、毛蚶等。建国后,沿海渔民依靠自然环境,利用晒盐蓄水池、潮沟,采取人工纳苗方式,养殖有文蛤、梭鱼、鲈鱼、梭子蟹、毛蚶等,但养殖效益不佳。
无棣县的海水养殖真正形成规模,是在1985年以后,当时主要养殖品种是中国对虾。说起最初的海产养殖,刘宝华说其实很偶然。1987年,当时的刘宝华还和哥哥一起买了几辆推土机四处招揽工程。那时很多东北人在县里埕口镇承包滩涂养虾,而刘宝华主要负责给他们推虾池。做了一段时间后,刘宝华发现养虾利润挺大,也不需要多少技术,经过商量,刘宝华就和哥哥一起承包滩涂、推挖虾池,就这样兄弟俩成了无棣县当地第一批大型海产养殖户。
“起始养的是中国对虾,当时养殖真是太好做了,没什么病灾,不需要什么技术,销路还挺好,挣钱很容易。”刘宝华说。好景不长,1992年前后,全国大面积爆发病毒性虾病,包括刘宝华在内的无棣县养殖户也没有幸免,损失惨重。
痛定思痛,由于中国对虾抗病性差、不易运输,刘宝华决定更换养殖品种,此后,他创下了当地海产养殖业的多个“第一”。他第一个在当地引进抗病能力强的日本对虾,在成功养殖3年后,同样是因为灾病,刘宝华又准备试养新品种。1997年,刘宝华又第一个引进抗病能力更强、耐高温、耐盐并对水质适应能力强的南美白对虾并养殖成功;第一次在济南和天津市场销售南美白对虾,“当时市场上根本不认,因为那时人们见到的一般都是死虾,鲜活的海虾从没见过,第一次我带了70斤南美白对虾到济南市场上去卖,用了一整天时间才卖完。”刘宝华说,“随着南美白对虾在全国的推广开来,市场也开始逐渐认可。直到现在,南美白对虾仍是全国海虾养殖的主要虾种,并遥遥领先其他品种。”
今年秋季,滨州产海参将首次上市
刘宝华不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在养虾的同时,他还积极开拓多种养殖,“除了养虾,最先尝试的就是螃蟹养殖,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就开始了三疣梭子蟹的养殖和种苗繁育,直到现在也在做着。”刘宝华说。
海城集团试验养殖海参,同样在无棣县走在了前列。2007年,海城集团投资改造海参养殖池塘100亩,均养殖成活。那次试养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技术、没资料,又不懂管理,海城的海参产量不多,效益不好。由于海参长成后海城没有及时捞出,又赶上高温天气,这批海参最终大多数死在池子里。
虽然没有见效益,但成活的养殖经历还是给了刘宝华足够的信心:在滨州的海水里同样可以养殖海参。“山东及周边省市有成功海参养殖经验的,主要有辽宁大连和咱们山东的胶东地区,技术就掌握在他们手里,并且技术还相对保密,毕竟他们的经验也是通过失败和损失换来的。”刘宝华说。
从2010年开始,刘宝华和他的企业第二次进军海参养殖业,这次他与胶东一家企业合作,并采取了对方的技术和做法。“海参养殖对客观条件要求很高,海水的清透度、盐度、温度都有标准,标准达不到,养殖就不会成功。”刘宝华介绍,“海参是附着生长生物,因此无论是育苗还是养殖,都需要造礁,创造适应其适应的环境。之后的盐度控制、温度调节也同样决定养殖是否成功。”
目前,海城的海参育苗已取得成功,参苗同样在周边地区畅销,目前养殖池里最大的已经有三两多重,并将在今年秋季上市。
除了海参,海城的名贵养殖鱼种平滑舌鳎也已繁育成功并有望在明年上市,大菱鲆的工厂化养殖也在规划设计中。“从最初的虾养殖到现在的海珍品养殖,我们的步子与无棣海产养殖同步。”刘宝华说。
目前,无棣的海水养殖初步实现了从传统品种养殖向名优特新品种养殖转变,由粗放式养殖逐步向集约化养殖发展,2011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超10万吨。
优劣同在,滨州同样适合海参养殖
“无棣的天然海洋环境是不适合海参生长的。”无棣县海洋渔业局渔技站站长温孟泉告诉记者,“海参要求的自然条件是盐度较稳定且较高,有比较硬的底质条件且有附着基,水质比较清,但无棣海区是平坦泥底,处于入海口盐度低且变化大,水质较混、透明度小,所以无棣海区并无海参物种的自然分布。”
据介绍,无棣的海参养殖试验始于2005年前后,当时有养殖企业挖深改造池塘,抛石造礁,用较高盐度海水创造适于海参生长的环境条件,自胶东购入苗种,进行实验性养殖并长势良好,这次试验,改变了过去山东北部不能进行海参养殖的固有观念,填补了滨州海参养殖的空白,从这一点看来,2005年无棣的试验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温孟泉介绍,2010年,无棣县提出了以“海参”和“工厂化”为两大主攻方向,虽然在发展海参养殖业方面存在着一些“限制”因素,但也有自身的包括滩涂土地资源丰富、企业规模大、苗种有来源且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经验等有利因素和比较优势。通过无棣本身的养殖生产经验,加上对比胶东等地成熟的养殖技术,温孟泉根据无棣特有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不足,对无棣的海参养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解决无棣海参养殖的关键制约因素。
针对无棣海域水淡的问题,温孟泉建议可以利用盐田制卤区经过蒸发的海水作为水源,以保持池水较高的盐度并且在池塘设置“溢水闸门”,使池塘上部雨水随时溢出。
对海参有夏眠习性,对水温要求较高的特点,温孟泉认为池塘养殖海参应采取挖深改造,夏季水深保持2-3米以上,并选择合适的造礁材料和方法,遮蔽阳光。
“无棣海域和养殖池由于底泥、池坝软土受风浪冲击,容易造成池水混浊,透明度减少,不利海参生长。此种情况可以加固池坝、减小池塘面积、沉淀池水,特别是采用水泥护坡,便可有效解决。”温孟泉告诉记者。
据了解,无棣与胶东地区比较,虽然在海参养殖方面存在着盐度等方面的不足,但在苗种的工厂化车间生产方面,却有着水肥、天然硅藻等幼参饵料生物含量丰富的优势,因此无棣的海参养殖虽然存在着一些需要克服的问题,但苗种生产却有着较其他地区更好的天然条件。
目前,无棣全县已拥有海参育苗水体5万立方以上,海参苗种年生产能力150吨,2011年已产海参苗种90吨,“未来,无棣县将建设10万亩海参高效生态养殖区,无棣的海参养殖,前景可期。温孟泉说。
无棣海参企业里的“外地援军”
26日下午,无棣友成海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海参育苗车间里一派忙碌景象。工人推着平板车进进出出,38岁的大连人王岗一边指挥一边查看。近万平方米的车间被划分成数个长宽都在6米左右的水池,池子水面漂浮着整齐划一的网片。王岗随手提起其中的一个网片,一个个长度在2厘米左右的海参苗立刻呈现在眼前。
“海参养殖分为抓种、繁殖、育苗、保苗、投放、养殖和出池几个阶段,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保苗阶段,如果成长顺利,这些幼苗再过几个月就可以投放到养殖池里了。现在养殖池里也有正在成长中的海参,不过正值海参的夏眠期,不能受惊扰。池子里的这些最快将在明年春季上市。”王岗告诉记者。
作为一名有着十多年海参养殖经验的“行家”,王岗去年2月来到友成公司,他现在的职务是公司办公室主任兼育苗场场长,像王岗这样有海参养殖经验的外地人,友成公司还有许多。“来这里就是为了换种环境发展,毕竟海参养殖在大连已经是轻车熟路了,但在滨州还算是新鲜事。”王岗说。
友成公司成立于2009年4月,但在2006年,其母公司友发水产就已开始从大连引进参苗在盐场进行试养并取得成功。次年,该公司成立海参育苗厂,研发繁育海参苗,并在2009年成立公司实现工厂化生产。
“现在我们繁育的海参苗畅销省内的东营、胶东及河北等地,经过一系列前期准备,公司的标准化海参养殖池也于去年建成,并在去年秋季投放,海参的成长期在一年半到三年之间,这样最早到明年春季我们的海参就可以上市了,海参养殖的利润可比种苗繁育高多了。”王岗告诉记者。
“无论是我们公司还是整个滨州,海参养殖还都处在前期阶段,虽然还存在种种问题,但无论是从海水条件还是温度,滨州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适合海参养殖的。现在我们被列入国家现代渔业项目,去年还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对于未来,我们很有信心。”王岗神采飞扬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