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是水产养殖动物大量摄食且快速生长的最佳时期,同时又是水产养殖动物流行病易暴发的阶段,因此6月份水产养殖应以投喂、调节水质、立体套养混养、苗种培育及防病等5项工作为重点。六月渔事歌:“芒种夏至鱼食旺,防病措施须跟上。硫酸铜与漂白粉,用药数量要恰当。中草药饵来源广,成本低廉效果强。注意消毒灭病菌,早晚切记要巡塘。水稻田里套养鱼,既产鱼来又产粮。”
一、科学掌握投喂量。
1、不同饵料日投喂量占在池养殖水产动物体重的比例如下:普通饵料如菜籽饼、豆粕等,为6%~8%;颗粒配合饵料为2%~4%;饲养鳜鱼、鲈鱼等肉食性鱼直接投喂小鱼小虾的为1%~2%;青绿饵料为8%~10%。2、保证饵料质量。动物性饵料要新鲜适口,基本不带致病菌。配合饵料要求配方合理,营养全面。青绿饵料要求青嫩爽口。3、科学投喂。坚持“四定”原则,根据天气、水质和水产养殖动物活动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
二、定期调节水质。
①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其他水体清洁剂清洁养殖水体,杀灭有害细菌,使水体的透明度、溶氧、pH值等都保持在适宜的状态。②定期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光合细菌、枯草杆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以及EM制剂等。③定期冲水换水,使养殖水体始终保持肥活嫩爽状态。④使用增氧机,使水体溶氧始终保持在5mg/L以上。
三、实现立体混养套养。
充分利用养殖水域空间和鱼类共生原理,实行多品种多规格立体混养套养。①蟹虾混养。6月中下旬在每亩蟹池内放2万~3万尾当年培育的虾苗。②鱼鳖混养。在常规鱼养殖池中,于6月上旬将温室培育的幼鳖移出放入养鱼池中,每亩放30~50只。③蟹鱼混养。在养蟹池中,于6月上旬放养一部分当年育成的鳜鱼种,或放其他肉食性鱼种,每亩放50尾左右。④虾贝混养。在对虾养殖池中放养文蛤或青蛤、泥螺等,放养量根据饲养管理水平和虾池条件而定。⑤常规渔池套养鱼种。青、草、鲢、鳙、鲫、鳊等成鱼池中,可在6月份套养一部分夏花或一龄鱼种,有条件的可实施轮捕轮放。
四、加强苗种培育。
主要是做好鳜鱼、加州鲈鱼、淡水白鲳、革胡子鲶、斑点叉尾鱼回、蟹种、甲鱼、河豚和传统养殖水产品种鱼种的培育工作,并根据生长情况及时分池疏养或出售夏花苗种,随后进入苗种的培育期。苗种放养前应做好清塘消毒,放养时必须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等浸浴消毒后入池,以免细菌感染。
五、积极防御“泛塘”。
泛塘是池塘水中的溶解氧不足,引起死鱼的一种现象。要求每升水中含溶解氧5毫克以上,如果低于1毫克,鱼就浮头,甚至引起死亡。
1、引起泛塘的原因。一是盛夏和初秋气压低造成水中缺氧。水中的溶氧量与气压高低成正比,即气压高水中的溶氧量就高,相反,则溶氧量就低。二是雷鸣无雨或仅下短时大雨后,气温降低,池底的水温高于表层,于是池水上下层产生激烈的对流,池底热水上升,腐殖质翻起,迅速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氧气。三是夜间水中生物呼吸,水中的氧气消耗多,以及池塘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耗氧多。所以池塘一般在夜间容易发生缺氧,特别是在黎明前,池塘水中的溶氧量最少。
2、判断泛塘的标准。①看天气。天气闷热、阴雨,无风或刮西北风、西南风(指在夏秋季),表示气温高,气压低,水中溶氧少,水质易恶化,鱼类容易浮头。②看食场。鱼类无病而吃食量忽然减少,表明水中缺氧,鱼可能出现浮头。③看鱼的活动情况。鱼类群集水体上层,散乱游动,并可见到阵阵水花,说明水的深层已缺氧,这种现象称为“暗浮头”。④看水色。水质过浓,水色忽变,透明度变小,说明在“转水”,浮游生物大量死亡分解,不仅消耗大量氧,还可产生大量有毒物质而引起严重浮头。⑤气象标准。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的鱼泛塘气象生态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在泛塘前3天,出现高温、高湿、低压天气,使鱼池水中的溶氧量降低。其鱼泛塘溶氧量的临界指标为:5月初至7月20日溶氧量小于或等于2.2mg/ L,7月21日至8月31日溶氧量小于或等于1.5mg/ L,9月前半月为2.2mg/L。气压与日照时数,既要考虑出现泛塘的数值,又要考虑低于上述临界溶氧量的情况,其临界指标概定为5月小于或等于1005百帕,6~8月小于或等于1000百帕,9月小于或等于1005百帕;日照时数每日小于或等于4.5小时。水温为大于或等于28.0℃。当然,也有不属于气候变化引起的泛塘,如由于投饵、投肥不当,因水质变差,且耗氧量增大,即使不达上述所有临界指标,也会有泛塘发生。
3、预防池鱼浮头方法。①适当投放鱼种。投放鱼种数量应充分考虑池塘的载荷力,生产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池塘条件、水源条件以及生产者的技术水平综合考虑。②调节水质。根据不同的季节定期加注新水,定期搅动底泥,5~10月每半月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次;对水源条件差的池塘,定期泼洒生石灰尤其重要。③正确使用增氧机。生产实践中,我县普遍存在盲目加氧,凭感觉加氧,增氧机变成救命机,要么造成电力浪费、增加机械磨损,要么加氧不足。如以鱼已浮头来作为开增氧机的依据,其实,水中已经缺氧在3小时以上。增氧机的开启,要在下午5时左右(或更晚点)开启,此时阳光斜射水底部阳光减少,底部藻类不产氧,开始耗氧,开启增氧机把水地下的低氧水换到表层,让下边的藻类到上面产氧,而不是在下面耗氧,保持整个水体氧量充足。如果配合鱼塘溶解氧测控仪,很容易就可做到准确有效的加氧。
4、根据浮头程度采取的措施。①一般浮头:由于投饵施肥足,水质变浓,鱼类生长快,密度大,每天早上有轻微浮头。对此只要经常加注新水,即可控制。②暗浮头:多发生在春末夏初,因水温较低,一般浮头不重,不易发觉。但由于鱼类刚越冬,体质嫩弱,对环境适应力差,虽浮头轻,如不及时注水预防,易发生鱼病而死亡,养鱼户称为“冷瘟”。因此,要加强巡塘,及时注水或开动增氧机搅水增氧。③严重浮头:多发生在夏秋高温季节,由于气候及水质的恶变而引起。如白天阳光强,温度高,傍晚忽然下雷阵雨,造成温差,比重变化而上下水层急速对流,使整个池水含氧量迅速下降,其中还可能伴随有毒物质如硫化氢等从底层上升,促使池鱼严重浮头。应采取紧急措施及时注水或开动增氧机,增加池水的溶氧。
六、全面做好鱼病预防工作。
要坚持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治结合。
1、6月份主要养殖品种发生的病害。①鲫鱼:出血性败血症、锚头鳋病、指环虫病、孢子虫病。②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中华鳋病、锚头鳋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肝胆综合症。③鳜鱼:肠炎病、腐皮病等。④加州鲈:烂鳃病、腐皮病等。④翘嘴红鮊:烂鳃病。⑤南美白对虾:托拉综合征、白斑综合征、黄头病、烂鳃病、红腿病、纤毛虫病等。⑤河蟹:颤抖病、烂鳃病、聚缩虫病、固着类纤毛虫。⑥甲鱼:穿孔病、白底板病、腐皮病、白斑病等。
2、重点警惕病害。①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各淡水鱼类池塘高密度养殖区。②草鱼出血病,各池塘高密度养殖区。③锚头鳋、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病,各淡水鱼类池塘高密度养殖区。④甲鱼穿孔病、白底板病等,各甲鱼主养区。
3、预防措施。①预防淡水鱼类细菌性疾病,应注意定期加注新水、换水,并用生石灰消毒水体;多投喂优质饲料,发病季节投喂药饵进行预防。国标渔药甲砜霉素粉等对治疗鱼类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和赤皮病有一定疗效;治疗鱼类烂鳃病可选用氟苯尼考粉、含氯制剂等国标渔药;治疗鱼类肠炎病可选用氟苯尼考粉、大蒜素等国标渔药。②预防鱼类车轮虫病,应注意加大换水量,降低水体有机物浓度,国标渔药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对其有一定疗效。国标渔药甲苯咪唑溶液等对治疗鱼类锚头鳋、指环虫病有一定效果(敏感鱼类慎用)。③预防草鱼出血病,应于鱼种下塘前,用国标渔药碘伏(PVP-1)药浴;提前人工注射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此外,在发病季节应全池泼洒二氧化氯、生石灰等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③预防虾类病毒性病害,需定期做好水体消毒工作,并交替使用微生态制剂和底质改良剂,以调节水质和改良底质;避免水温突变、饲料霉变、用药不当等造成的应激反应等。发病季节,可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维生素C等,提高虾类自身抗病力。④预防甲鱼病害,应注意投喂营养平衡的全价饲料;避免在养殖过程中受伤,合理控制放养密度;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水体,适当换水,改善水质等。国标渔药甲砜霉素粉、氟苯尼考粉等抗生素对治疗甲鱼细菌性病害有一定疗效。
4、注意选药、配药、用药技术。鱼病防治是渔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渔业养殖效益的高低。而用药尤为重要。
一是选药技巧。①详查病因。选择用药前,要请专业人员详细诊断病因。鱼病发生的原因很多,总的来说,有病原、寄主、环境三种主要因素,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失去平衡,就会引起鱼类发病。要想达到治病的目的,首先应该分析、研究其病因,才能不致贻误病情,及时诊治。②合理选药。要选择使用经过国家认证的正规渔药生产厂家生产的绿色无公害渔药,选药时详细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遵照医师的嘱咐,并注意药物生产日期、保质期及使用方法。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变态)毒性的鱼药。严禁使用对水域环境有严重破坏而又难修复的鱼药,严禁直接向养殖水域泼洒抗菌素,严禁将新近开发的人用新药作为鱼药主要或次要成分。③对症择药。掌握了病因,还需对照症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选择用药,若是仅靠道听途说的“偏方”或一般性的经验之谈,或听取“水货”鱼医的意见,盲目下药,势必于事无补,还造成浪费,甚至会贻误时机,加重病情。④注重药效。任何药物均有保质期限,过期鱼药中有效成分易分解或发生化学反应,其功效会大大降低,甚至会产生有毒物质。所以养殖者切勿贪求便宜购买过期药物,或舍不得丢掉过期药物而继续使用,其结果将得不偿失。
二是配药技巧。①讲究加工方法。如化学类鱼药的成分单一,所以一般可直接使用于养殖水体,但中草药类鱼药是由多味药配合组成,如果直接投入水体或投喂鱼类,就可能出现效果不佳甚至无效的情况,故使用前必须采取原药粉碎或切碎煎熬,或者对鲜药打浆或榨汁使用。使用干中药还要进行泡制,具体方法有开水浸泡和煎煮两种方法。开水浸泡法是把药放入开水中,浸泡10~15小时,使其成分充分溶解于水中,用火煮沸后再用温火煎10~20分钟,即形成药液。煎煮法是直接将药煮开后施用。一般常用浸泡法。②合理混合配药。两种药物混合使用时,应先分别溶化后再混合。硫酸铜、硫酸亚铁、高锰酸钾等都应在木桶或木盆中用50℃左右的洁净水溶化;漂白粉、敌百虫等粉剂药物,应先用少量水调成浆糊状,再加水稀释,以免结块被鱼误食。使用漂白粉时,要先测定漂白粉的含氯量,不可使用受潮的漂白粉。使用敌百虫时,要用喷雾器喷雾,喷雾器使用前后都要清洗干净。变质受潮的药物不可施用,各种药物均应现配现用。尤其注意的是象漂白粉与生石灰,硫酸铜与生石灰,敌百虫与生石灰等药物不能混用。
三是施药技巧。①施用药物全面均匀。施用鱼药的方法较多,但要注意药物施用要普遍,不遗漏,不留死角。如遍酒药物时,应注意边角等地区易于错过,造成无药区,施药不全面难于彻底治愈病害;又如内服药应与饲料充分拌匀后投喂,投喂时保证大部分鱼类均能吃到;采用注射法时也应防止有漏“网”之鱼。②注意用药时间和条件。采用全池泼酒药物,要选择较好的天气,一般在晴天于上风处泼洒,时间最好在上午10时或下午5时,泼药后应观察2小时以上。另外,气温超过38℃时,害虫停止摄食,此时施药,药液易挥发,且达不到防治效果。又如施用漂白粉,因其效应快,应在鱼发病高潮将来之前使用,效果最佳。鱼用药后1~2小时内,人不要离开池塘边,一旦发现鱼严重浮头或有死鱼时,应迅速注入新水。鱼在浮头时或浮头刚结束时不应用药,否则会造成大批鱼死亡。遍洒药物应从上风处开始逐步向下风泼,这样药物较均匀。③把握药物剂量。施用药物要对照水面大小及药物使用说明或专业鱼医的医嘱,准确把握药物剂量。有的养殖者由于对养殖水体体积计算不准确,或者用药数量上不标准,造成用药不足或者过量。用药不足,达不到治疗效果,浪费资金;用药过量,超过鱼类耐受程会造成死亡,且浪费投资,还会增强鱼类耐药性,给今后的防治带来困难。④注意用药温度。药物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药效有较大差异,水温升高,药物的毒性增强。同时有少数药物对溶解水的温度要求严格,如硫酸铜需60℃左右的温水才能溶化,但温度过高,硫酸铜就会失效。⑤掌握药物疗程。药物必须按防病治病要求投喂一个疗程或待病害杀灭后,再继续施药1—2天,过早停药,鱼体内病害尚未全部杀灭,容易复活,影响治疗效果,必须稍加巩固。⑥合理混合用药。有些鱼病,病原体往往是寄生虫和细菌并发,或先感染细菌后被寄生虫侵袭,也有先被寄生虫侵袭后感染细菌的,这种情况不可单一用药,可先用漂白粉泼洒,下次再用硫酸铜或敌百虫,或者混合泼施,才能既杀灭细菌,又消灭寄生虫。同时要注意注意病害的抗药性,鱼类病害对长期使用的药物易产生抗药反应,而且随着多次的反复使用,抗药性逐渐增强,故在具体的用药品种上提倡多品种交替使用。⑦严格药品贮存。药品在贮存时,大部份应避免光照,勿与金属品接触,以防止变质或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⑧合理使用药饵。首先要配制好药饵,主要是选好基础料,如玉米、黄豆、小麦、花生粉、米糠、麸皮等的浆糊状物,再将具有浓烈香味的中草药如八角、丁香、大蒜辅以部分食盐做成诱食剂,并使用粘性强的小麦粉,木茨粉,糯米粉等作粘合剂。制饵时,药物要均匀地拌进基料,让病鱼都能均衡地吃到饲料中的药物。其次要控制好药量,一般应请专业技术人员正确计算,用药饵量一般在投喂后30~40分钟内吃完。投喂药饵前,先停止喂料1天,让鱼群饥饿。第二天天气正常时在上午9时(有的是下午4~5时)才将调配好的药饵投喂,达到防治鱼病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