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产品是进入伏季休渔期后的市场“主角”,其安全质量如何?昨天,市海洋与渔业局通过“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开放日”活动,把市民代表请进养殖生产基地,让他们零距离了解初级水产品养殖生产过程和质量安全监控情况。
位于象山县泗洲头镇的红升水产养殖场,是全市最早把“虾兵蟹将”搬入“空调房”的设施渔业园区,也是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目前园区内300余亩池塘主要养殖南美白对虾、石斑鱼和笋壳鱼三大品种。业主黄庆宏乐告诉市民代表,“空调房”就是一间间钢架大棚,无论是北风呼啸的冬天,还是烈日炎炎的夏季,配备了各类监测设施的棚内不仅一直维持恒温状态,而且实现了对养殖水质、投饵、用药以及水产品生长情况的全过程在线监控。
分管全市初级水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陈员祥告诉市民代表,如今全市37.5万亩水产品养殖面积,主要养殖品种为南美白对虾、梭子蟹、大黄鱼、中华鳖以及观赏鱼等,类似红升这样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已有230家,并有186个产品获“无公害”称号,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占全部养殖面积的30%。
仍有70%的养殖面积未被认定为无公害基地,是否意味着我市水产品安全质量仍有漏洞?针对市民代表的这一疑问,陈员祥解释,由于无公害基地的认定有一个面积必须达到或赶过300亩的硬性指标,这就造成了我市大批面积较小的养殖场无法申报这一称号,但在全市各级渔业部门的全力监管下,这些小型养殖场的水产品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事实上,在由农业部组织的异地监督抽检中,去年我市初级水产品的抽检合格率达到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