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的渔民兄弟,要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离不开你们的参与!"6月13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在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联合举办了主题为"共建诚信家园,同铸食品安全"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日暨水产疫苗推广日活动。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文斌向渔民们发起了如是号召。
近年来,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水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烹饪烹任等诸多环节均可能出现污染,而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兽药或农药残留超标、动物疫病、环境因素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广东作为渔业大省,近年来通过组织实施年度监控计划,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常年监控制度,形成了覆盖种苗、养殖等生产过程以及重点产品(如贝类、鱼类毒素)与渔业投入品的日常监控格局。同时,强化不定期抽检和随机性抽检。2009、2010、2011连续三年省级抽检总合格率分别为94.8%、95.9%和96.8%.
本次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和向基层群众面对面交流互动的方式,提供与水产品质量安全密切相关的咨询服务。活动期间,开展了水产养殖主要病害防控与水产疫苗的应用专题讲座,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广东省水产品标识管理实施细则》、《水产养殖质量管理规定》、《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水产健康养殖要点》等宣传资料4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200余人次。
水产疫苗破解水产品药物残留难题
活动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还向广大养殖户赠送了水产疫苗30万尾份。
该研究所所长吴淑勤告诉记者,长期以来我国水产病害控制主要依靠使用各种化药、农药及抗生素等。其中大部分缺乏药效学、药代学、毒理学及其对养殖生态环境影响等基础理论的研究;药物的给药剂量、用药程序、休药期缺乏科学依据,滥用、错用的现象十分普遍。药物残留、耐药菌株增多、微生态环境失衡、新疫病已成为水产品安全问题的主要难题。
疫苗防治成为破解上述难题的一个新途径。"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水生动物的患病,而且通过生物代谢,不会产生影响环境和水产品食用安全的副作用。"刘新中如是解释。
但是,鱼用疫苗在国内才刚刚起步。据不完全统计,至2006年针对24种不同的水产病原,一些国家或地区准分许可证的疫苗已超过100种。而我国获得国家新兽药证书的水产疫苗仅有5种。"我们的路还很长,需要科研人员的积极研究,也需要渔民们积极使用。"据了解,本次活动赠送的草鱼出血病活疫苗一株约0.1-0.2元,其成本已与一般药物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