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云南抚仙湖边再次进行抗浪鱼增殖放流 抗浪鱼已达七吨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6-07  

  鱼儿回家了!”昨日上午,风景秀丽的禄充风景区,2012年抚仙湖抗浪鱼增殖放流活动在此举行,上百万尾人工养殖的抗浪鱼苗轻盈地游向湛蓝的湖水。据了解,这是抚仙湖第六次放流土著鱼类,2007年至2011年,每年一度的放流活动共让377万尾抗浪鱼回到了抚仙湖,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凸显,截至去年底,抚仙湖野生抗浪鱼的产量已从1998年的0.2吨恢复到7吨,直接经济产值达到500万元,并带动了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放流,使抗浪鱼这一抚仙湖闻名遐迩的土著鱼类种群数量能够逐年恢复,目前,抗浪鱼出现了逐年增加的势头。”玉溪市副市长周继武在昨日的放流活动上说。

  百万抗浪鱼游回抚仙湖

  昨日上午的放流活动选在了禄充风景区波息湾沙滩,这里曾经有过“车水捕鱼”的壮观场景,可随着抚仙湖周边的生产和经济发展,尤其是对抚仙湖的过度开发和捕捞以及外来物种的入侵,使得抗浪鱼数量锐减,几乎达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鱼儿没了,水车闲了,车水捕鱼成为了历史。昨日看着抗浪鱼儿欢快地游进抚仙湖,禄充农民谢顺辉喜上眉梢,“希望鱼儿快点长大,车水捕鱼的情景又回来。”

  据了解,此次放流活动由农业部珠江流域渔业管理委员会、云南省农业厅、玉溪市人民政府主办,来自国家农业部、省市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沿湖渔民、青年志愿者等3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上午11点30分,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放流,百万尾3至5厘米大小的抗浪鱼游回了抚仙湖。

  “为了本次抗浪鱼放流活动,我们局专门出台措施,加大了执法力度,收缴地笼等违规渔具,为的就是让抗浪鱼有一个更安全的家园。”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相关人士如是说。

  抗浪鱼曾经濒临灭绝

  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罗永新告诉记者,“抗浪鱼是抚仙湖最著名的鱼种,也是该湖历史上最主要的经济鱼类,最高年产量达到300~400吨。近20年来由于外来物种太湖新银鱼引入并形成优势种群,种间竞争关系加剧,加上水位变化水质局部恶化等原因,抗浪鱼难以形成优势种群,产量急剧下降。到2005年,产量不足0.5吨,濒临灭绝。”

  抚仙湖管理局相关人士坦承,从2005年起,渔政部门便不再对抗浪鱼的产量进行统计。由于抗浪鱼数量明显减少以后,市场价格一路飙升,越贵越捞,越捞越少,越少越贵,这样的恶性循环,让抗浪鱼等土著鱼类陷入了命如悬丝的危难境地。

  有望进入平常人家

  为了补充和恢复渔业自然资源,保护抚仙湖生态的平衡,同时也是保护抚仙湖的土著鱼类,1998年玉溪市人民政府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合作,启动了抗浪鱼人工增殖技术研究项目。经过4年的时间,终于能在池塘里人工养殖抗浪鱼。这为抚仙湖抗浪鱼种群的恢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其次《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的有效实施,也给抗浪鱼的恢复奠定了很好的环境基础。自2007年至2011年间,已经成功地举办过5次放流活动,总共放流鱼苗377万多尾,其中3厘米以上的抗浪鱼有365万尾。抗浪白鱼的产量也由1998年的0.2吨恢复到了2011年的7吨多,并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势头。

  而在抗浪鱼人工养殖成功以后,抚仙湖沿岸群众纷纷加入养殖的行列,据调查,仅在抚仙湖沿岸便有养殖户20多家,其中五六家已经形成规模,目前人工养殖的抗浪鱼成鱼数量在8吨以上,鱼苗数量在300万尾以上。这无疑对抗浪白鱼的养殖和种群恢复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今后5至10年是十分关键的时期,只要持之以恒,坚持连续投放,加大投放规模,提高投放规格,抗浪鱼种群将最终得到恢复,年产量向50吨、100吨迈进,为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工薪阶层提供更多更实惠的水产品。”罗永新告诉记者。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