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塘条件
选择适合蟹、虾、鳜多品种养殖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电力配套、交通便利、环境安静的地方。池塘东西向,长方形,光照足, 面积以10~30亩为宜,便于管理,水深保持在1.5~2.0m,埂宽不渗漏,池塘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用钢丝网或铁栅栏围住,防止蟹、虾、鱼外逃和敌害生物进入。按1台/10亩配备自动投饵机;按0.15kw/亩配备微孔增氧设备。
二、防逃设施
河蟹、龙虾具有较强的逃逸能力。因此,在池塘四周需建防逃设施。选用抗氧化的钙塑板,沿养殖池埂四周内侧埋设,钙塑板高60~70㎝,埋人土内10~20㎝压实,高出地面50㎝,板与板之间达头处应紧密,不留缝隙,每隔1~2m竖1根木桩或竹桩支撑固定并稍向池内倾斜,将板打孔后用细铁丝固定在桩上,四角做成圆弧形。这种防逃设施能抗住较大的风灾袭击,是当前养殖者广泛使用的一种防逃设施。此外,在塘埂外侧,用高1.2~1.5m,底部埋入土内10㎝,用木桩或竹桩固定的聚乙烯网片包围池塘四周,以防青蛙、鸭子等敌害生物跳入池内。
三、放养前准备
1.清塘消毒。冬天干塘后清除杂草和池底淤泥,加固塘埂,同时对池塘四周的防逃设施进行严格检查,发现损坏及时修复。经修整过的池塘需冬冻暴晒15~20天,然后用150~200㎏/亩生石灰加水调配成溶液后全池泼洒,并随即均匀翻耙底泥。生石灰清塘不仅能杀灭有害生物和各种病原体,而且能改善池底土质,而且还能补充蟹、虾、鳜发育生长所需的钙质。
2.注水施肥。待清塘药物药性消失后,注水施肥培育饵料生物。通常施复合肥50㎏/亩、碳铵50㎏/亩;有条件的应施发酵好的有机肥150~200㎏/亩,一次施足。因为发酵好的有机肥肥效慢,肥效长,对蟹、虾、鱼的生长无影响。
3.种植水草。河蟹、龙虾同属甲壳类,食性相似,也具有同类相残的特性。因此,种植水草是河蟹、龙虾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通常蟹、虾、鳜混养池塘内,以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为主,水草面积占全池面积的60%~70%,水草不足,要及时补充,水草过密,要人工割除,以确保养殖池塘有足够的受光面积。种植水草有四方面的好处。一是作为河蟹、龙虾、喜食的天然优质植物性饵料,能有效降低养殖成本;二是为河蟹、龙虾提供栖息和蜕壳的隐蔽场所,以防被敌害发现,并减少相互残杀;三是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中含氧量,并可吸收水体中的有机质,防止水质富营养化,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四是在高温季节水草能起到遮荫降温作用,为蟹、虾、鳜创造健康生长的优良环境。
4.螺蛳投放。适量投放螺蛳让其自然繁殖,为河蟹、龙虾提供喜食的天然动物性饵料。螺蛳投放采用两次投放法,第一次投放时间为清明前后,投放量为200~250㎏/亩。第二次投放时间为8月份,投放量为100㎏/亩左右。螺蛳价格低,来源广,有利于降低养殖成本,同时还能起到改良水质的作用。
四、苗种放养
1.蟹种放养。选择以长江水系野生河蟹为亲本繁殖的蟹苗,经过自育或在本地培育而成的优质大规格扣蟹放养。要求蟹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附肢齐全、爬行敏捷、无伤无病。放养规格为50~80只/㎏,放养密度为500~600只/亩。放养时间在2月底或3月初,也可选择在冬季放养。
2.龙虾放养。要求放养的龙虾规格整齐一致、个体丰满度好,爬动迅速有力。龙虾的放养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将上年养殖的成虾留塘养殖,上其自然繁殖小虾苗,留塘成虾量为8~12㎏/亩。2~3年后,将不同塘口的雌雄龙虾进行交换放养,以免因近亲繁殖而影响龙虾种群的长势及抗病力。另一种方式是选择本地培育和湖区收购的幼虾放养。放养规格为4~5㎝,放养密度为 15㎏/亩左右。放养时间在4月~5月。
3.鳜鱼放养。选择经强化培育后的大眼鳜鱼苗放养。要求鳜鱼苗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表光滑、体色鲜艳、无伤无病。放养规格为5~6㎝∕尾,放养密度为 10~15尾/亩,具体放养密度视池内野杂鱼数量而定。放养时间在5月中旬~6月初。放养鳜鱼可充分利用池中的野杂鱼为饵料,实现低质鱼向高质鱼的转化。
另外,3月~4月可投放规格为6~8尾∕㎏的鲢、鳙鱼种,放养密度为 30~50尾/亩。放养滤食性鱼类,能充分利用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饵料和有机碎屑等资源,既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又可维护良好的水体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和病害的发生。具体亩放养情况见表1。
上述苗种在放养前必须用3%~5%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以杀灭苗种体表的寄生虫和病源菌。浸洗苗种所使用过的盐水需另行处理,切不可让其进入养殖池内。
五、投喂管理
养殖过程中,投喂饵料以河蟹和龙虾为主,3~5月以投喂小鱼、配合饲料为主;6~8月以南瓜、小麦、玉米等植物性饲料为主,小鱼、配合饲料为辅;9~10月以小鱼为主,搭配一定量的小麦、玉米、配合饲料等。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情况和吃饱、吃完、无残饵的原则确定,通常总投喂量占河蟹、龙虾体重的4%~6%,每天投喂2次,早晨和傍晚各投喂1次,傍晚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70%。
鳜鱼以养殖池塘中的鲜活野杂鱼为饵;鲢、鳙鱼以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等资源为铒;所以这两种鱼类的饵料不必再作考虑。
六、水质管理
1.春季以浅水为主,水深控制在0.5~0.8m之间,这样有利于水温升高、水草生长、螺蛳繁殖及河蟹和龙虾的蜕壳生长。
2.夏、秋季经常注入新鲜水,控制水深在2m左右,透明度保持在35~40㎝,这样有利于蟹、虾、鳜的摄食和快速生长。每20天用10㎏/亩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1次,既起到调节水质和消毒防病的作用,又能补充蟹、虾、鳜生长所需的钙质。也可采用光合细菌、枯草杆菌等微生物吸收水中和水底有毒物质硫化氢、铵盐等;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善池底淤泥,分解淤泥中的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提高溶氧,稳定pH值,以增加蟹、虾、鳜机体免疫力,促进其健康生长。
3.增氧措施。根据水体溶氧变化规律,确定开机增氧时间和时段。一般3月~5月,阴雨天半夜开机,至日出停止;6月~10月下午开机2小时左右,日出前再开机1~2小时,连续阴雨或低压天气,夜间21:00~22:00开机,持续到次日中午;养殖后期勤开机,以利于增加蟹、虾、鳜的规格和品质。有条件的应进行溶氧检测,适时开机增氧,以保证水体溶氧在6~8mg/l之间。
进入 8月份,是河蟹、龙虾、鳜浮头季节,这时应该减少施肥,加强观察。如发现蟹、虾群集塘边,聚在草丛,惊动不应,光照不离,或发现鱼类头部浮出水面的现象应立即开机增氧,避免意外发生。
七、病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方针,将病害防治贯穿于整个养殖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
蟹、虾、鳜在天然环境中抗病能力较强,但在人工养殖的情况下,因放养密度大,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加之饲养管理方法的缺陷,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病害发生。病害防治,主要通过药物预防与治疗措施加以控制。在春季的“大麦黄”( 4月中旬到5月下旬)和 “白露”( 每年公历9月7日前后是白露)前,都要用药物预防1次,一般先杀虫1次,隔日再消毒1次即可。注意在选用杀虫剂时,不得使用对蟹、虾、鳜有危害的药物,严禁使用菊酯类和敌百虫类的药物。用中草药、光合细菌、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大蒜素等药物制成药饵,定期投喂,可增强蟹、虾、鳜的体质,提高其肌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八、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高温天气和闷热天气夜间增加一次巡池,检查蟹、虾、鳜的活动和摄食情况,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完好,检查有无剩饵,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做好塘口记录。
九、适时捕捞
按照不同品种的捕捞时间而定。10~11月是河蟹起捕的最佳时节,捕捞方法有地笼张捕和晚间徒手捕捉,捕获的成蟹用清水洗净后暂养,等待销售;龙虾放养2个月后,可用地笼将规格40~50g龙虾起捕上市,做到捕大留小,均衡上市,后期捕捞要注意留足下年的亲虾;鳜鱼放养3个月后,可将尾重达500g以上的鳜鱼起捕上市,降低密度,让小规格鳜鱼继续留在池内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