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杂拌上豆粕、糠麸,抓一把撒入池中,密密麻麻的小家伙们就围过来争食。5月23日早上8点,小吴又开始精心饲养她的小泥鳅了。
“一年可喂4茬,一茬可以卖7000元。”30岁出头的吴春艳紧扎马尾辫,高挽衣袖,显得干净利索,信心十足。
小吴家住来凤县大河镇黑家坝村二组,一家4口人,丈夫在外打工挣钱,她在家里留守种田带娃儿,倒也过得自在安逸。
近两年,村里群众办基地的办基地,搞养殖的搞养殖,修洋楼、买汽车的人家越来越多了。吴春艳心里不免有点着急。
去年5月,镇里组织留守妇女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她决定学点技术,增加家庭收入。
大河镇养殖大鲵的群众不少,可投资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小吴说自己不合适,想养黄鳝。
镇财经所干部告诉她,黄鳝很难喂,县内目前没人养成功,但泥鳅养殖技术要求低,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好,是不错的选择。
不懂技术向水利部门请教,没有信息就上网查询,财经所的干部还隔三差五来当参谋。9月份,吴春艳买来水泥砖,砌起长方形的养殖池。池子用水浸泡1周后,她从武汉购来泥鳅苗,开始了养殖。
万事开头难,喂了一周后,吴春艳发现泥鳅不怎么喜欢吃饲料,便打电话询问县水利水产局干部。水利水产局干部告诉她,泥鳅是肉食性动物,喜食虫蛾、蚯蚓等饵料。
当时正是秋天,哪里天天有那么多虫蛾、蚯蚓?吴春艳犯了愁。
没过几天,县水利水产局的技术员、镇财经所干部和镇计生协会会长又来到她家里。待技术员指导完池水消毒后,吴春艳说出了目前的难题。
“不知道街上鱼贩宰鱼剩下的鱼杂行不行?”镇财经所干部提议。
技术员听后连说“好得很”。
来到集市,吴春艳向鱼贩提出每月用100元买走他们的鱼杂。鱼贩听了,乐呵呵的。有人帮忙收拾残料,还给钱,能不乐吗?
3个月过去,正当春节,泥鳅开始上市。容积87立方米的养殖池起鳅140公斤,卖了6880元。购苗和饲料花了3337元,建池用了3400元,扣除全部成本还赚了点钱。
吴春艳指着另一口池子说,自己现在正在做泥鳅孵化实验。成功后,不仅自己可以扩大养殖规模,还可以带动村里的留守姐妹们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