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一条鱼被捕捞上岸,就进入了厨房。随着烧、煎、卤、烤等加工,变成了人们的盘中餐。
如今,湖北省的淡水鱼,除了进入厨房,还有大量进入厂房——经过工厂化加工,这些鱼身价倍增。
“一条鱼经过深加工,价值一下子提高了40倍”。梁子湖水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秋生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生产的胶原蛋白:“这是用鱼鳞、鱼皮加工而成的。”省里一位负责农业工作的同志评价:“对于淡水鱼加工来说,这是一次质的飞跃。”
质的飞跃带动量的提升。2011年,湖北全省淡水加工产品产量67.1万吨,连续5年居全国淡水产品加工第一。快速发展的淡水鱼加工业,成为湖北水产强省建设的领跑者。
一鱼多“吃”
鱼虾成堆,腥味弥漫。这是传统鱼类加工厂给人留下的印象。
走进梁子湖水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车间,看不到一条鱼,也闻不到丁点腥味。
整洁的车间里,机器锃亮,轰鸣运转。鱼丸、鱼糜制品源源不断从现代化流水线上流出。
何秋生诙谐地说,在传统加工厂,烧煎卤烤式的加工,鱼只是发生了“物理变化”。现在,经过深加工,鱼变成了钙片、胶原蛋白、鱼油胶囊等,发生了“化学变化”。
科技,是鱼类“化学变化”的催化剂。
湖北省水产局局长李胜强说:“近年来,省水产局与相关科研机构联合攻关,着力搭建‘产学研’平台,先后攻克了淡水鱼土腥味、氨基酸提取、鱼皮制革、小龙虾综合利用等技术难题,水产品精深加工逐步破题。”
为促进鱼的“化学变化”,梁子湖水产品加工公司计划在“十二五”期末主营业务收入过“双百亿”,其中淡水鱼类深加工100亿元,冷链物流100亿元。
目前,该公司正抓紧建设水产品综合深加工和冷链物流市场项目。项目设计年产鱼糜9万吨、鱼糜制品25万吨、胶原蛋白制品7000吨、多肽保健品1.25万吨、补钙产品1万吨、鱼油软胶囊3000吨。
发生在梁子湖边的鱼类“化学变化”,在洪湖岸边也愈演愈烈。
5月10日,台湾台中市。洪湖德炎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台湾淳洋有限公司签订“洪湖渔家”淡水鱼糜5000吨、河蟹5000吨合作意向协议。
德炎水产是湖北省重点培育的一家集淡水养殖、研发、加工为一体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010年,该公司投资2.1亿元,开工建设二期工程。目前,二期胶原蛋白肽和鱼糜加工车间及万吨冷库已建成投产。
一条鱼身价倍增
目前,淡水鱼的养殖新品种日渐增加,但草、青、鲢、鳙“四大家鱼”仍是湖北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其中鲢鱼约占水产品产量的20%。
鲢鱼刺多、土腥味重,常常卖不出好价钱。梁子湖水产品加工公司的原料鱼,就是廉价的鲢鱼。
“一条鱼身上,鱼肉仅占总重的大约40%,用传统的煎炸卤等方法加工成食品,能有多大价值?”何秋生告诉记者,在他们这里,鱼肉,加工鱼糜制品;鱼骨,加工成骨钙粉;鱼皮、鱼鳞,加工成胶原蛋白。
公司有一条专门生产胶原蛋白的生产线。何秋生拿起一小包胶原蛋白粉,倒入水中。不用搅拌,胶原蛋白粉就迅速溶解。
“胶原蛋白广泛应用于食品、美容品生产,每吨最高可卖到200万元,生产成本还不到20万元。”何秋生说。
胶原蛋白粉是一种无气味的纯白粉末,其中却凝聚了生物酶解技术、三项分离技术、膜过滤和浓缩技术以及低温冷冻干燥技术。
何秋生说,鱼鳞、鱼皮加工胶原蛋白技术,解决了鱼加工废料回收与综合利用问题,同时使一条鱼的身****了几十倍。“以前,白鲢、草鱼被宰杀后,内脏、鱼鳞等被丢掉,不仅浪费,而且污染环境。加工成胶原蛋白,每克售价可达1.5元。如草鱼的鱼鳞,胶原蛋白转化率可达3.5:1。”
湖北大明水产技术有限公司年加工水产品能力20万吨,主要产品包括生鲜调理制品、鱼糜制品、特色风味制品、生化制品等30多个系列。
向水产强省目标奋进
湖北省淡水产品总量连续16年全国第一,2011年,全省水产品养殖面积达1000万亩,产量365万吨,包括加工业在内的渔业总产值达到1062亿元,出现了莱克、华山、天峡、德炎、高龙等一批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龙头加工企业。
但是,水产加工业总体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湖北省水产局介绍,产业化程度总体上仍存在“发展不够、发展不优”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能进行深加工的龙头企业不多,品牌产品不响。
“我省水产品加工吨值在1万元左右,与沿海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李胜强说,“加长加粗渔业产业化链条,既是发展现代渔业的主要‘引擎’,也是农业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
湖北是淡水渔业大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具有坚实基础。“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水产品综合深加工及冷链物流‘双百亿’项目,战略目标是国内第一。”何秋生说。
有了强劲的发展动力,湖北水产将插上腾飞的翅膀,实现建设水产强省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