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放心肉创新卖 德清建起浙北地区首个肉类批发市场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2-05-31

  一直以来,湖州猪肉经营户采用自行收购生猪、交由屠宰厂代宰后零售上市的经营模式,而这一模式也是国内猪肉销售市场的主流模式。但该模式下,仍存在着疾病防疫、产品质量等风险。

  日前,德清县一家企业颠覆了这种传统模式,走起了自营批发的新路子,开了浙北地区风气之先。作为湖州大型生猪屠宰企业之一,德清丰盛食品有限公司今年3月起创新模式,直接建立起了浙北地区首个成品猪肉批发市场,由以往的加工者角色转变为供应者。

  德清这一自营批发模式是否能被全市的生猪屠宰企业借鉴,从而走出一条新路子?为此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

  代宰加工效率低、成本大、风险高

  长兴县西太湖旅游度假区陈湾村的卢华是当地生猪养殖的散户,每次等到猪要出栏的那几天,邻村的猪肉经营户老陈就跑来收购了。卢华说:“最近我这里出栏数量少,老陈每天也就从我这里拿一头猪去,有时候销量不大还和别人拼着拿一头。”

  老陈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毛猪收购价每公斤3.5元,按照一头猪100公斤计算,主要成本用去1400元。然后我再开车把猪运到屠宰场,汽油钱、杀猪的加工费和检验检疫等费用加起来100元,总成本就是1500元,按照75%的出肉率,白条肉就变成了75公斤,根据现在市场零售价每公斤5.5元来算,总共能卖1650元,要是心肝肚肺等副产品能卖它个150元,自己就只能赚300元,要是碰上淡季和别人拼一头猪还要赚得少。”

  据了解,目前湖州的猪肉经营户,绝大多数通过自行收购生猪,交由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或者小型屠宰场点代宰加工后,各自取回白条肉再到农贸市场进行销售,从中赚取一定差价,这种模式下,经营户存在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等风险。对于屠宰企业来说,代宰加工的传统模式成了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制约其规模化发展。

  作为德清县最大的生猪屠宰企业,丰盛食品有限公司于2006年竣工投产,目前生猪生产加工量已由最初的每天250头增加到目前的800头左右,春节等节假日高峰期甚至能达2000头。 2011年该企业完成生猪加工28.5万头,主要供给武康、乾元、余杭以及杭州市区等10余个地区的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公司副经理孙树钢介绍:“自实行生猪定点屠宰以来,我们公司一直沿袭着代宰加工的模式。但是每头生猪送来宰杀的时间间隔不定,屠宰加工效率很低,加上每头猪宰杀后心肝肚肺等副产品经营户还得自己带回去,因此又增加了整理分装的工作,从而增加了屠宰成本。”

  该县钟管镇一家小型屠宰场点的负责人补充道:“每天送来杀的猪数量都不一定,最多的时候有30来头,少的时候只有20头。就靠代宰加工的收入,要养活11个工人、 2台运输车,猪杀得少的时候不仅不赚钱,甚至还要往里贴钱。”“代宰加工是生猪屠宰企业一贯以来的经营模式,但对于企业,尤其是小型的屠宰场点,其每天的屠宰量就很难保持稳定。”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代宰量减少,而人工、运输、机械化生产形成的成本并不随之减少,因此对于某些经营并不好的小屠宰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此外,由于代宰加工的生猪来源复杂,因此对于疫病检疫等不便于管理,对于放心肉供应也有可能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自营批发模式“逼”出来的创新路

  在2010年,德清县就尝试建立过白肉批发市场,由丰盛食品公司自行收购毛猪,经屠宰加工检验检疫合格后,部分猪肉在该公司下设的雷甸乡、三合乡交易市场进行交易,部分猪肉调拨至勾庄物流园区肉类市场供应杭州市区。当时,该企业日屠宰生猪1000余头,自宰上市生猪80头,其中在当地自营批发交易50头。但由于当时市场仅一家批发商,无法实现自由竞争,在猪肉价格、品种、批发交易时间等方面无法满足多数肉商的需求,因此该自营批发模式的试运行效果并不理想,试运营一年左右便取消了。

  近年来,随着全省生猪屠宰企业不断发展,代宰加工数量逐年降低。同时那些单纯以屠宰加工为唯一业务的屠宰企业,依靠单一的代宰加工模式难以实现持续发展。孙树钢介绍:“自营批发模式再次启动也是被"逼"出来的,总是依靠代宰加工不能保证企业长久运行。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我们对全县大中型养殖场的年出栏规模、专业技术力量、饲养品质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与其中20余家签订了购销合作意向书。”

  据了解,今年年初,丰盛食品有限公司吸取了以往批发商不足的教训,与杭州地区4家规模较大的批发商“联姻”,实行统一管理,德清肉类批发交易市场于今年3月再次起步。记者从该厂5月22日的生猪及生猪出厂(场)登记表上看到,当天共屠宰生猪792头,无病害肉猪。据工作人员介绍,其中597头为代宰加工,分别由经营户送到杭州、湖州两地的农贸市场销售;其它195头为自营批发,占到了总屠宰量的24.6%,流向武康镇的泰源、兴康、上柏、三桥以及乾元镇农贸市场。

  肉类批发交易市场自开办以来,受到了当地经营户的欢迎,经营户自行收购生猪前来屠宰加工量就比原来减少了20%左右。“以前还要去养殖户那里拿猪来杀,现在直接到这里来挑选白条肉,方便多了。比起以往的运费、加工费还有人工费,现在的批发价格也相对便宜。”德清县新安镇一经营户劳师傅说道。

  目前,该市场凭借着800至1000头日屠宰量以及200头左右的日自营批发量,成为浙北地区最大的生猪屠宰基地和肉类交易市场。业内人士分析,自营批发模式的运营可实现多赢。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批发交易市场可向该县及周边地区规模生猪养殖场统一收购生猪,然后再统一宰杀后批发,可追溯生猪源头,保证猪肉质量;市场的建立对经营户而言,可避免收购、代宰、自行取回等多个环节,不仅便民,还降低了成本。此外,该肉类批发交易市场的建立,还可巩固生猪定点屠宰的覆盖率。以往德清西部山区对猪肉的需求量较低,无论是生猪代宰,还是猪肉安全源头防控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难,自从市场建立后,该问题就得到了有效缓解。

  向成品配送延伸将成发展主流

  向社会和消费者提供丰富、优质、安全、廉价的商品或服务,以获得经营利润,并借此巩固和发展市场,是任何一个市场开办的初衷,也是最终目的。孙树钢说:“今年重启批发交易市场时,也有因此产生的反对声音,但这条路是屠宰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将不断摸索前行,在风险中获得机遇,并以此赢得更大的市场。”

  作为湖州生猪定点屠宰企业集中管理的成功样本,德清县现有定点屠宰企业3家,分布在武康、新市、钟管三大集镇,去年全年屠宰量35万头。据了解,在体制改革以前,德清屠宰行业主要由县食品公司负责,统辖全县16个乡镇的屠宰加工场。 1997年全县实施定点屠宰后,交通便利的乡镇加工场逐步被关闭。随着经济的发展,至2000年,全县屠宰加工场仅留武康、乾元、新市、钟管屠宰加工场。直到2007年,乾元镇生猪定点屠宰场由于加工量不足和其它因素,企业难以维持生计,便被并入当时的武康生猪定点屠宰场,即目前经改制后的德清县丰盛食品有限公司。

  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经市贸粮部门审核换证合格并上报省商务厅备案,湖州共有生猪定点屠宰厂(场) 25家、小型屠宰场点20家。去年,全市定点屠宰生猪98.68万头,县城以上生猪进点屠宰率100%,农村进点屠宰率97.1%。今年以来,为推进湖州生猪屠宰企业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生猪屠宰行业的健康发展,市贸粮局联合经信委、财政局、环保局、农业局、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以及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对湖州三县两区共计45个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屠宰场点开展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对于经整改仍不达标的企业,将取消其定点屠宰资格,坚决制止将不达标定点屠宰厂(场)违法作为小型屠宰场点的行为。市贸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为便于统一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一定区域内保留较少数量的定点屠宰厂,原先的定点屠宰场、点将设为成品猪肉配送点。

  作为担负湖州中心城区“放心肉”生产供应的市商业食品有限公司肉类定点屠宰加工厂,全年屠宰加工生猪15万头以上,具有20%的自营批发量,但不同于德清开放市场的模式,其白肉批发均有固定的客户源。据介绍,该公司新的定点屠宰加工厂即将竣工,投产运转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将扩大自营规模甚至建立与德清相似的猪肉批发市场,此举将对湖州定点屠宰和肉类生产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猪肉是市民餐桌上的重头戏,如何通过逐步改进,将这一重要商品的流通推向更合理的发展方向,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值得政府和企业长期深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