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广西:豪雨冲掉数十万元 郁江六景河段数万公斤鱼死亡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5-23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养殖户看着满箱的死鱼不知如何是好。

  望着自家网箱中的鱼一片片地翻白肚,横县峦城镇杨江村的养殖户王先生一筹莫展。5月22日凌晨,杨江村6户养殖户放养在郁江六景河段80多个网箱里的鱼,突然大面积死亡。虽然养殖户对网箱进行了紧急转移,但死鱼还是有数万公斤之多,一夜间几十万元打了水漂。

  现场:死鱼不计其数

  记者22日下午赶到横县峦城镇杨江村看到,在王先生家的网箱中,成片的死鱼漂浮在水面上,在网箱间的走道上,到处散落着死鱼,一群群苍蝇在周围盘旋。

  “有些鱼刚死不久,还没有浮上来。”王先生和其他养殖户用渔网一捞,更多的死鱼浮现出来。他捞起了几个网箱里的网,情况大致相似。有的网箱是已经成熟的大鱼,而有的网箱则是才放养不久的鱼苗。网捞起来后,隐隐能闻到一股类似农药的气味。

  记者看到,网箱中的鱼并未全部死亡,有些鱼还能乱跳。王先生说,这是因为他们抢救及时,否则鱼可能全部都死了。

  抢救:紧急转移网箱

  “半夜的时候就开始发现有鱼浮头了。” 王先生告诉记者,当天凌晨2时许,他和其他养殖户不约而同地发现有死鱼浮出水面。意识到鱼可能是缺氧,他们开始进行抽水和增氧,但效果并不明显,死鱼还是不断浮出。

  王先生说,他们原先放养网箱的地方是在郁江六景河段,当晚他们猜想可能是这里的水质出问题了,想马上将网箱转移出这个河段,但船工还没有上班,于是只好等到了22日清晨7时。

  7时30分左右,等江面逐渐明亮起来之后,王先生发现从郁江上游流过来的水表面泛着乳白色的物质。于是才紧急用船将网箱整体牵引至甘棠河杨江村河段。

  王先生介绍,甘棠河是郁江的一条支流。当天他们在江面上绕了很大一圈,确认泛着乳白色物质的水没有流向甘棠河,才将网箱转移至此。

  讲述:一夜间不见几十万元

  “几十万,一下子就没有了。”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在郁江上放养了40个网箱,每个网箱约有上千斤的鱼,总共死鱼达几万公斤,如果按照收购价格计算,损失可能有几十万元。

  他说,其中一些比较大的鱼,已经养了两三年,眼看到了准备出售的时候,却遭来了如此横祸。“大鱼一般都有2至3斤,如果你不养这么大,没有达到收购规格,人家是不收的。”王先生说,一些较为名贵的品种,如叉尾、赤眼等,收购价格每斤可达10多元。草鱼、鲤鱼等稍微便宜一点。而这次死亡最多的正是这些名贵的鱼种,因为这些品种的耐缺氧能力更差。

  据记者了解,当时在郁江该河段放养网箱的不止王先生一家,还有姓覃的几家养殖户,总共有6户80多个网箱。他们的情况与王先生家相似。

  “钱都是几年前借人家的,现在真不懂该怎么办了。”王先生说,养鱼是他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已经养了七八年的鱼,但鱼像这样大规模死亡还是第一次见到。

  事情发生后,王先生马上将情况向横县和峦城镇的水产畜牧和渔政部门进行反映。22日15时许,横县渔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了现场,对死鱼原因进行了调查。

  说法:

  低溶氧水疑为祸首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鱼的成片死亡呢?横县渔政管理部门一名姓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初步调查的结果是鱼系缺氧致死。至于为何会缺氧,则与郁江流域的水质有关。

  王先生说,看见事发时水面上泛起的乳白色物质,遂怀疑是工业有毒废水排出,导致鱼中毒死亡。渔政部门否认了王先生的怀疑,称如果鱼是中毒死亡,网箱中就不可能会有活鱼。至于类似农药的气味,则是渔网从水中捞出来的自然反应,此气味也并非农药味。

  这名工作人员表示,鱼缺氧的原因是大约10天之前,有一股从南宁方向流下来的江水含氧量较低,氧含量不足以支撑鱼在水中生存。加之如果网箱放养的密度过大,也会导致鱼容易缺氧致死。

  这名工作人员说,这股低溶氧水可能是因为枯水期刚过,连续的暴雨将岸上的一些工业和生活污水冲进江里,导致江水氧含量过低。

  “此前我们也通知过养殖户,注意给鱼增氧和及时转移。”该工作人员说,约10天之前,附近已经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因此渔政部门做过相关的预警。“可能是渔民有些麻痹大意了。”

  王先生的妻子说,10天前渔政部门确实有通知过相关的内容,但这次却没有通知,因此他们并不知情。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