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青年牧民麦拉哈依现在有了一个新的职业保姆,不过他照看的不是婴儿,而是其他农牧民的牛羊。
玛纳斯县南部山区沃野千里,分布有清水河乡、塔西河乡、旱卡子滩乡三个牧区乡,有草场165669公顷。自从该县实施农牧区插花定居工程和游牧民定居工程以来,大多数牧民一边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经济作物,一边继续放牧牛羊,但夏秋两季既是农忙季节,也是水丰草肥的放牧时节,“鱼和熊掌”难以兼得,牧民们就三五家合成一伙,把牛羊集中交给一个代牧人,协商好价格,并写下合同,由“牛羊保姆”集中放养。
在把牛羊交给“牛羊保姆”的同时,其他牧民则可安心从事农业生产,实现了农牧两不误。
麦拉哈依是玛纳斯县清水河乡的牧民,自己有100多只牛羊,在放养自家牲畜的同时,他也在为其他农牧民代牧。
麦拉哈依说:“每只羊每月代收10元,每头牛每月代收40元计算,放的越多,收入越高。”今年他代放了300多只(头)牛羊,每月能挣4000多元。到了10月中旬,山上水草枯竭、大雪封山之际,牛羊就开始整体迁移到农区,这时他就将牛羊归还牧主,5个月的代牧时间,就能让他足足挣两万多元。
牧民艾克平原先是清水河乡乔亚巴斯陶村游牧民,在玛纳斯县实施农牧区插花定居工程的时候,他搬迁到了玛纳斯县广东地乡小海子村,家里有150多只羊,近日,他也将自家的羊交给了其他牧民。他告诉记者:“到农区插花定居后,村上给他分了30多亩耕地,夏天他和妻子在家主要种田,闲时他就靠自己买的一套农机具,帮助村上的人犁地、中耕、打药等,光种地一年下来也能挣上3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