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业协会河豚鱼分会常务副会长孟雪松近日正为规范国内河豚鱼市场、促进有条件解禁而忙碌。昨日,他对记者说:“大连河豚如仅满足做低端原料供应基地,不做好全产业链发展布局,一旦国内市场有条件开放,自己养大的孩子就可能被别人抱走。”
河豚鱼即大连人熟知的“廷巴肘(音)”,是目前大连市地产鱼类出口量最大的品种。北方地区养殖品种为红鳍东方鲀,大连市产量占全国红鳍东方鲀5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80%,是环渤海地区河豚鱼出口集散地。
按照我国目前相关规定,除个别城市建立试食体系外,河豚鱼不能在国内市场销售。不过,据了解,国家相关部门正积极商讨河豚鱼有条件在国内市场销售机制。去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大连河豚”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今年4月,“红鳍东方鲀”国家标准获批并正式实施。包括以江浙地区为代表的国内市场已经形成河豚鱼消费渠道,这一切都被业界视为国内将有条件解禁河豚鱼的前兆。
据悉,仅辽宁、山东、河北三省,河豚鱼养殖企业已达70余家,河豚鱼产业上下游从业人员多达20万人以上,出口及国内销售产值近20亿元。“未解禁就暗流涌动,一旦国内市场有条件解禁,整个产业竞争必将十分激烈。”业内人士认为。
据了解,部分“大连河豚”企业已在全国范围内着手建立从育苗、养殖、精深加工到餐饮等为一体的河豚鱼产业链条。孟雪松说,单纯以原料生产或简单加工为主的产业模式易受下游牵制,利润薄、风险大。如不提前完善产业布局,大连河豚恐怕就会起大早赶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