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遂宁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委一系列“三农”工作政策,抓住机遇、攻坚克难、爬坡实干,围绕推进“三个加快”和建设“四个遂宁”的目标,坚持以农业“五大攻坚行动”为抓手,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面貌逐步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迈出了坚实步伐。
2010年,遂宁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80.2亿元,比2005年增长64%;实现农业增加值109.4亿元,比2005年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90元,年均增长13.84%,比“十五”高5.54个百分点。自2005年起,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6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21个市州总排位中,由16位上升到11位。2008年以来,遂宁连续3年在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李冰杯”创建活动中获得一等奖,总数名列全省第一,农机和国土项目实现“三连冠”.
去年,遂宁市遭遇低温多雨寡照天气,严重制约了农作物生产。“去年天道那么差,本以为要减产,没想到我1.3亩地的玉米还比前年增收了70公斤。”大英县象山镇施家坝村村民邓先觉回忆说,在高产创建活动中,通过农业部门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他家的玉米去年才“逃过一劫”.据了解,去年,全市玉米在前期遭受严重春夏旱、抽穗扬花期多雨寡照的气候条件下,仍然增产3.4万吨。
2008年启动高产创建活动以来,遂宁结合粮食作物良种良法入户到田工程,在示范区实现100%良种覆盖,100%推广测土配方,100%病虫专业化防治,并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擎起了农民增收大旗。全市粮食产量连创新高,除2006年因特大干旱减产外,连续5年增产,特别是2010年粮食总产达到166.37万吨,创近10年新高,刷新了遂宁粮食产量历史第二高的纪录。
基地建设助推现代农业发展。走进遂宁市船山区唐家乡东山村可士可柑橘产业基地,你就会被眼前景象所吸引:2000亩的柑橘良种繁育中心在全省首屈一指,年出苗可达500万株;现代化的育苗温室里,穿梭着身着白大褂的省级科研专家;园区道路畅通、渠系配套,土地广袤,蔚为壮观。可士可柑橘产业基地除了柑橘栽培、种苗供应外,还将进行产品深加工,可士可NFC橙汁加工厂今年将建成投产。基地已与广大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通过政府补贴种苗、农户提供土地(投产前三年企业支付租金)、企业负责打窝整地和地力培肥及栽培管理技术服务、投产后收益三比七分成(企业三成、农户七成)的方式,风险全部由企业承担,农民无风险,现已强势带动船山、安居、射洪、大英等区县新建标准化柑橘核心示范基地3万亩。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承载了实验示范、推广带动的作用。作为现代农业的一块“试验田”,基地建设正在以星火燎原之势辐射遂州大地,并以此带动全市农业的提档升级。黄金梨销售季节,安居区常理乡黄金梨基地一派繁忙,一箱箱风味独特的黄金梨装上汽车,源源不断地销往成都、西安、上海等地;水果黄瓜、礼品西瓜、韩国萝卜、灯笼海椒……一年四季,唐家乡蔬菜基地都能看到络绎不绝的货车满载遂宁的绿色蔬菜运往重庆、成都等城市;射洪县、蓬溪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灵芝食用菌基地,建标准化大棚,工厂化生产,培育灵芝、茶树菇、黑木耳、香菇等高档产品,产品远销日本、韩国。
遂宁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着力打造优质柑橘、绿色蔬菜、高效林业、名优花卉苗木、道地中药材等五大特色产业,不断加速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步伐,初步构建起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去年6月,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现场会在遂宁召开后,市委、市政府更加大了对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力度,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帮助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遂宁市已形成果蔬饮料加工、肉类食品加工、饲料兽药加工、林产品加工、中药材加工、粮油加工等六大农业产业加工企业集群。
目前,遂宁已建成四川省规模最大、年供苗能力500万株的柑橘无病毒容器苗繁育中心,建成柑橘基地33万亩,每个区县都有成千上万亩核心示范园;已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60万亩、绿色蔬菜基地7万亩;已建成高效经济林基地48.1万亩,发展林下种养基地50余个,建成中药材基地8.7万亩。遂宁共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7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85家,带动农户43.9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4.6%,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047元。全市已有20余个农产品销往40余个国家和地区,62个农产品在国内253个城市进超市、设专柜。四大工程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近年来,遂宁狠抓水利建设、田土改造、农村道路和环境治理四大工程,为农业农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近年来,遂宁以优美乡镇、优美村庄和“四村一园”建设为载体,着力解决农村存在的脏、乱、差问题,大力实施“两池六改六清”工程,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风貌塑造工程、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和“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全市共完成村庄整治1013个,开展“六项清理”26.02万户,开展农村“五创”21.32万户,完成“五化三优一畅通”场镇91个,农村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环境面貌有了很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