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商务委大力推行 “放心肉”工程 年内将拓展至400余家店面 “放心肉”信息可在终端查询
猪肉自带身份证 肉品来源可追溯
今天(24日),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委了解到,北京市“放心肉”工程的试点超市,将会从现在两家超市的80多个门店扩大到8家超市的400多个店面。而每块“放心肉”的所有信息,顾客都可以通过超市的终端设备查询到。
发现
超市买猪肉条码一扫可知来源
“原来这猪肉是鹏程出的啊。”市民孙女士拿着刚称好的猪肉,在一台机器前扫了一下,相关的出厂、屠宰、进货、交易信息便一目了然。
这台机器是北京市今年启动的“放心肉”工程的终端查询设备。
记者看到,在称好的猪肉的价签上,除了商品品名、价格和条形码之外,还多了一组20位的数字“追溯码”。顾客将这组数字在“放心肉追溯查询终端”上扫描或直接输入,就能获得所购猪肉的全部信息。
孙女士的猪肉扫描过后显示:“您买的这块肉的屠宰企业是顺鑫鹏程,屠宰日期是4月22日,出厂日期是4月23日。”在屏幕的下方还有一行大字:“您购买的放心肉来自于已备案养殖户。”
看到这些信息,孙女士还是有点不放心:这些信息不会是超市自己输入进去的吧?
解密
高科技护航电子标签储存肉品详情
“超市不可能随便输入肉品信息。”北京“放心肉”工程试点建设的承建单位——北京志恒达公司总经理原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很肯定地表示。
原鹏告诉记者,在流水线上流动的生猪肉都是倒挂在担钩上的。这个看似简陋粗糙的钩子暗藏玄机,在其顶端的螺丝帽中有一个RFID(射频识别)芯片,俗称电子标签。每一头生猪被挂上钩子后,就会生成一个身份识别码,这个码里包含了超市溯源终端上的所有信息。
生猪肉在预冷排酸之前,要印上激光灼刻章。经过芯片扫描,相应的信息便会通过激光灼刻印在每片猪肉上,这个激光章取代了之前猪肉的蓝色检验章,清晰无毒还能有效防止伪造。而在随后的屠宰分割和超市分装中,都会根据身份识别码打印出带有追溯码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