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饲料质量与奶牛生产性能的关系可通过“木桶短板理论”说明:管理、繁育和营养是木桶的三块板,尽管管理和繁殖两块板比较高,但是营养这块板比较短,那么木桶始终会漏水或者说始终装不满。营养再说具体点,就是粗饲料!营养短板等于粗饲料质量较差。国内目前的现状:氨基酸搭配不当,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严重缺乏,饲料的转化效率较低,进而导致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低,奶牛瘤胃酸中毒,营养代谢病发病率频繁,奶牛的淘汰率高、利用年限短,严重影响了奶牛生产潜力的发挥。
美国通常以NDF的含量来鉴定饲料等级:优质NDF 40%,中等NDF45%,劣质NDF 50%。在中国,粗饲料的NDF平均值分别为苜蓿49.3%,羊草68.4%,黄贮64.5%。对比可见,中国苜蓿的等级算中等偏下,而羊草和黄贮算是比较差了。高产牛的粗饲料采食量与NDF含量负相关,干物质的采食量与NDF的消化率正相关。国内粗饲料的粗纤维含量高、适口性差,导致奶牛的采食量低、消化率低、生产性能下降。
三元绿荷的经验分享:优质苜蓿草算是理想的粗饲料选择,因其具有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蛋白含量高(30-35% UIP)以及较低的粗纤维含量,让奶牛爱不释手,进而促进奶牛的产奶量提升。三元绿荷成母牛存栏25000头,平均每头头年单产10697kg,从2009年开始使用进口苜蓿,头日均饲喂苜蓿2.5-3.5kg,精料消耗量平均下降3.4kg,饲喂苜蓿后,牛群发病率与淘汰率均有所下降。自2009年饲喂进口苜蓿以来,截止目前,奶牛的平均年产奶量增了700多公斤,一方面是因为管理水平提升,另一方面则主要是饲喂了优质粗饲料。
苜蓿营养成分(DM) 国产VS美国——国产的粗纤维含量较高,导致奶牛消化率较低
苜蓿在瘤胃72小时消化率——苜蓿各成分的消化率都高于60%
苜蓿对产奶量的影响
苜蓿替代不同精料量对产奶性影响——代替33%的精料量,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提高,但是代替50%和60%的精料量,奶牛的产奶量反而相机,所以,苜蓿代替精料量需要把握度
饲料金字塔——粗饲料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