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领连江县官坞村走市场经营和科技兴海的道路脱贫致富,2011年官坞村全村社会总产值3.6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万元,60%的农户家庭收入10万元以上。村办集体股份制企业官坞海洋开发有限公司,现有总资产1.1亿元。在他看来,不断创新村办企业的体制,不断引入科技的力量带动产业升级,都是为了让更多村民持续共享致富发展成果。
名片
林哲龙,连江县筱埕镇官坞村党委书记、官坞海洋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96年获中华农业科教奖,1998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工作先进个人”,200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
格言
只为争先想办法,不为落后找理由,不把困难当借口。
(记者 卢雅 林蔚)
素描
眼前的海,风平浪静,波光粼粼。
海边生海边长的林哲龙,走路稳当,说起话来语调明快,思路清晰,言谈举止间仍可见当年的军人气质。1975年,入伍三年的他退伍还乡连江县筱埕镇官坞村。
历史上的官坞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人过着靠天吃饭的苦日子,流传着“好男不踩官坞角,好女不嫁官坞男”的说法。
看着村里落后的面貌,林哲龙心想,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官坞要想富起来,就必须做好大海这篇文章。上世纪80年代初,他联合村里的6名年轻人下海做试验,在分得的10亩海面上科技养殖海带,当年每亩产值超过1200元,成了村民竞相效仿的榜样。
1978年,官坞村人均年收入才50多元,1984年,林哲龙当村主任时,村里欠债50多万元……这深深地印在他的心里,转化成为村民寻找致富出路的动力。1986年,当选村支书后,他开始带着官坞人迎着时代的春风,一笔笔描绘“拓展海上田园”的宏伟蓝图。
林哲龙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推出“小组核算,联合体承包”的责任制改革思路,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与广阔的市场相联结。1995年,官坞海洋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以村集体占30%和村民占70%股份的形式,实现了村集体带领村民致富的目标。
与此同时,林哲龙一直坚持科技兴海,注重引进科学技术和人才,去年又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签订了海参育苗合作的新合约。
林哲龙爱海、懂海。“以大海的胸怀,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这是大海教给我的。”林哲龙自豪地说,“现在,官坞村不欠一分外债,还有1亿多元的净资产。”今天的官坞,村民年人均纯收入3万元,其中80%的农户家庭年收入达到8万元以上,60%的农户家庭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
故事1 海带苗“坐”飞机
1994年,官坞村还没几个村民坐过飞机,可这一年,敢“吃螃蟹”的林哲龙让村里买来的海带苗“坐”上了飞机。
这一年恰逢暖冬,全省海域里的海带苗都烂在海里,这可急坏了官坞村民。冬天不能育苗,第二年海带就没收成,靠海带养殖业为生的村民就只能喝西北风。林哲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没有海带苗?买!从哪买?南方没有,就从北方买!不过,从北方把海带苗运回连江,汽车要五天,轮船要整整一周,海带苗离海的保鲜期却只有30个小时。怎么办?
育苗时节不等人,敢想敢做的林哲龙立马拍板决定用飞机运海带苗。他先是动员村里的养殖户集资30%购苗款,之后自己跑去琯头的广电站筹借余下的70%购苗款,并立下字据:第二年海带赚了算村里的;赔了,他个人向琯头广电站偿还款项。在林哲龙的坚持下,海带苗如期运回撒入官坞村海域养殖。
第二年,刚经历过暖冬的海带市场货源奇缺,官坞村的海带成了“香饽饽”,价格大涨。
故事2 专家年入超150万元
海带养殖最怕暖冬,买不到海带苗种,整年的收成就将大打折扣。为此,林哲龙决心自办育苗场。2003年,官坞村建起养殖海带苗育种场,为确保育苗成功,林哲龙以年薪3万元,外加技术咨询费、股份的优厚待遇,聘请来全省最有名的三名海带育苗专家。当年,育苗获得成功。从那年起,这三名专家每人每年基本上都能获得150万元—180万元收入。这个育苗场,也成了官坞村的又一“聚宝盆”。
从前年开始,官坞村又建起海参育苗养殖场,解决我省养殖海参靠北方提供种苗,价格贵、成活率低的问题。林哲龙大胆拍板,以10万元年薪,外加技术咨询费的待遇,引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专家进行育苗技术指导,当年便获得成功。
如今,在官坞村,来自中国水产科学院、大连水产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就有11人。依靠科技,重视人才,该村水产养殖的品质、产量、效益不断提升,海区每亩收入从过去的5000-6000元提高到现在的2万多元。
故事3 “带头人”只占5%股份
官坞村脱贫致富道路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林哲龙这个带头人。1994年购买海带苗借款时,他个人承担了全部风险。
然而,林哲龙一直坚持在他带头创业的官坞海洋开发有限公司只占5%的股份。在成立新的子公司时,曾有股东提出林哲龙应按民企的普遍做法拥有51%的股份,被他一口回绝了。对于公司股份的分配,林哲龙有他自己的理解:股份的份额是一定的,自己多了其他人就少了,这不利于官坞村民的集体致富,不利于保护公司员工的生产热情,最终也不利于官坞的经济发展。如今,在官坞海洋开发有限公司中,村集体占30%股份,渔民占70%股份,全村已有70%的农户成为股东。
公司不只村民可参股,引进的技术人员也可参股,外来工同样也能参股。与其他人以资金入股不同,技术人员直接以技术入股。
目前,公司职工1000多人,总资产1.1亿元。员工享受“五免、一补、一参与、五保障、六待遇”:外来员工子女免费入学,员工住宿免收住房费、电费、水费,免收中介费;外地员工回家过年过节有补助;员工可参股;员工享受教育、住房、收入、医疗、养老保障;员工享有工资、福利、奖金、股份、旅游和购房补贴的待遇。
“农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全国最大海带良种基地,全省最大的海参育苗基地,没有人才完全是不可能实现的。”林哲龙这样解释自己坚持只占5%股权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