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物联网在第二、三产业大显身手已不新鲜。将物联网与第一产业结合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44岁的温志开笑呵呵地说:“我养鸡已经20多年,没有自动化的时候,只能养5000只鸡,还是夫妻两人一起养。现在可以养1.5万只鸡,我老婆一个人在手机上按按键就搞定了,我自己可以解放出来去垦山,搞搞林业种种树,又是一项收入。”有车有房的温志开指着他那辆车,觉得比城里人生活更幸福。
这是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竹镇石头冲村一个普通农户的真实生活。
用手机“养”鸡
智能化踏进传统地盘
“现在用物联网管理鸡舍,我把手机带在身边,没时间回来时,用手机就能了解鸡舍情况,下雨了,一按键就可以把防雨窗帘降下来,用物联网技术还可以自动投料、调节风扇降温、晚上开灯……”温志开得意地介绍。
帮助温志开实现养鸡现代化管理的是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在这家公司数据信息中心的LED屏上,各家合作农户鸡舍的实景图、数据变化的柱形图、在养户的资料全都清晰地显示出来。
“养猪养鸡也需要物联网,”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温鹏程指着屏幕说:“像温志开这一户,我们不仅能够看到鸡舍最近1小时、最近12个小时的温度变化情况,还可以知道这个农户‘倍增计划’的收益情况,用了半年,这一户的经营利润就实现了从4万元到7万元的增长。”
记者在温氏信息中心LED大屏幕上看到,一头耳标为B-054的猪,它的性别、体重、吃的饲料、每小时进食多少都有明确的显示。这项技术也能很好地掌握猪生长的一些常数,发现有异常就可以及时进行处理。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互联网和物联网已经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猪肉、牛肉、鸡肉等禽畜产品已经实现了生产的全程监控并实现全球贸易和送达。
温氏集团一位负责人说:“我国水稻、玉米等种植普遍推广使用了机械化,但鸡猪养殖业自动化进展偏慢,许多地方的养殖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人工劳作阶段,劳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养殖效益也难以提高,与新形势下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早在1991年,温氏集团开始着手企业信息化建设,最初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发局域网范围内的专业户管理等业务系统,2005年开始实施集中式信息系统即EAS系统,同时,建立了能够实时反馈整个集团宏观运营状况的决策支持数据平台。
通过EAS系统能实时处理采购、饲料管理、销售、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业务,确保每个管理环节的标准化与规范性,同时也较好地实现了生产经营数据的实时性。
“我们目前已经建立了鸡舍温湿度监控、奶牛发情监控等应用系统,并且实现了无线传感网与EAS系统的数据连接,明显提高了系统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能力,”温鹏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只要农户愿意,并且能达到每批1.5万只鸡的数量,温氏集团就给他提供设备。”
温氏集团专门成立了研究院研发禽畜养殖业的物联网系统,并拿出2000万元作为物联网专项资金,补贴给农户进行自动化建设,将使新增示范户的比例由当前的3%提高到10%.
“倍增计划”有魅力
或将吸引“农二代”回归
竹镇石头冲村的农户祝丽芳与温氏集团通过“公司+农户”的合作方式已经建设了两个养鸡场户头。记者在温氏数据信息中心看到,祝丽芳一个户头2010年利润是4.8万元,倍增计划后,2011年她的利润就增长到9.8万元。另一户头于2011年6月开户,系统显示这半年时间已赢利6.5万元。
2010年10月,温氏集团出台了“养殖户效率和效益倍增计划”,计划经过五年时间,将温氏养殖户的效率和效益提升一倍,即由当时的户均每批饲养7500只鸡提升到1.5万只,户均年饲养效益由当时的4万元提升到8万元。
“只有通过物联网这种技术形式才能使农户的产能、效益翻倍。这种形式也实现了农业的转型升级,从依赖劳动强度转为依赖机械化、智能化来操作,”温鹏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对于合作养殖户而言,物联网能提高养户的养殖规模,这种从传统到自动化到智能化的过程使得农户在人力不变的情况下扩大了生产规模,效益和收益都提高了一倍甚至更多。”
越来越多的农户看到了温氏集团“倍增计划”的效益,温志开是最先一批尝到甜头的合作农户之一。他的物联网鸡舍是在去年4月份开始建的,总面积1800平方米的鸡舍温志开拿出20万元资金,温氏集团补贴20万元。
“以前养鸡,每只赚2~2.5元,现在能赚3.5~5元。在使用物联网技术后,每个农民一年收入最少在15万~20万元,温氏养鸡的路是走对了。”温志开算了这么一笔账。
目前,从事传统农产品生产的主力军是40岁以上的农民,30岁以下的青年一代农民,绝大多数选择进城和外出务工。在温氏集团分布于全国20多个省(市、区)的5.1万合作农户当中,40岁以上的农户所占比例达到72.4%(其中45岁以上占47.9%)。
“我们不仅要促进温氏模式的转型升级,还要增强农业的吸引力,让新一代农民乐于将现代农业作为其职业选择。”温鹏程告诉记者,新生代农民不愿意选择农业作为其职业选择,让他感到担忧。
农场主的幸福畅想:
一边逛街一边照看养鸡场
在欧洲和美国,农业和禽畜业并不是低收入产业,除大量政府补贴外,现代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也使得农民能获得和城市居民不相上下的收入,很多美国现代家庭农场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中产阶层的收入。
作为全球前五、中国规模最大养鸡、养猪企业的温氏集团在2011年上市肉鸡7.7亿只、出栏生猪663万头,实现销售收入310亿元,目前已带动5.1万户合作养殖户发展鸡猪养殖,2011年合作养殖户户均收入达到6.32万元,同比增长39.8%.
“我们计划到2015年实现上市肉鸡14亿只、出栏生猪1500万头以上,带动合作养殖农户10万户以上,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温鹏程说,“这样的产销规模一定会涌现出一大批现代家庭农场主。”
从2012年开始,温氏集团准备打造500户现代农场示范户,带动其他合作农户参与升级,用大概10年时间完成全面升级。按照初步构想,一个现代家庭农场是以鸡猪养殖为主业、以其他种养为辅业的综合型农业基地,其中饲养肉鸡规模年出栏15万只或以上,家庭农场的综合效益达到20万元/年或以上的水平,生产管理使用机械自动化设备。
”要让中国农民成长为现代家庭农场主,可以一边开小车出外访亲探友、逛商场,一边通过物联网对饲养现场实现远程控制。“温鹏程这样描绘心中未来中国式家庭农场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