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批发价每公斤比上月降了4元
一度领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猪肉价格,今年以来却渐渐“偃旗息鼓”。近日,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自1月26日以来全国猪肉价格持续两个月下降,超6省区市跌幅超过一成。而记者昨日走访省会部分菜市场和超市了解到,从2月中旬开始,省会猪肉价格持续下跌,每公斤降了4元。
调查:
猪肉批发价一公斤降4元
记者走访省会农贸市场了解到,目前省会猪肉零售价每斤在14元左右,比春节期间降了一元左右。“春节过后,猪肉降价挺快的。批发价格几毛几毛地往下降,零售价一般不会及时做出调整,如果批发价持续下降,零售价才会跟着相应调整。”在塔北路菜市场,一位猪肉经营者告诉记者
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和天津近两个月分别下降21.3%、20.5%和11.1%。猪价格网数据显示,超六成省区市猪肉价格降幅已经超过10%,河北、黑龙江、山东、河南等地的肉价降幅均已超15%。
记者查询桥西蔬菜批发市场公布的监测数据发现,猪肉批发均价从从2月13日开始下降,由前一日的25.5元/公斤下降到24.5元/公斤,而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猪肉批发均价基本都稳定在25.5元/公斤。从2月中旬开始,猪肉批发均价一路下降,到3月28日已降至21.5元/公斤。一个多月时间内,一公斤猪肉批发价降了4元。“批发价一公斤就降了4元!零售价是在降,但是降得并不明显。”省会市民王女士说。对此,有关人士表示,价格传导也需要一个过程。生猪收购价格一般能及时反映到批发市场,但不一定能及时反映到零售环节。积累到一定时间后,终端零售市场才能体现出来。
分析:
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降
“现在是一个全国流通的市场,哪个地方的价格如果稍高一点,其他地区的肉就都迅速飞来了。所以,一般只需要几天时间,价格就能传导到省会。”有关人士说。“造成今年猪肉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生猪供应量大了,而需求量和以前相比没太大变化。”石家庄市畜牧水产局有关专家表示,猪肉价格的变化主要是受供求关系影响。由于2010年养殖户大量减栏,一些地区的生猪发生疫情,导致2011年猪肉供不应求,价格直线上涨。一些养殖户看到生猪价格一路高涨后,纷纷补栏;散户也重新圈养起生猪。此外,生猪疫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生猪存活率大大提高。这些都使生猪存栏量大增。春节后,这批生猪都到了出栏期,因此供应量就大很多。同时,去年前三季度猪肉价格上涨,国家大量进口猪肉来调控国内猪肉价格,也使得猪肉的供应量增加。
影响:
成本涨、肉价降,养猪户欲减栏
“如果猪肉价格再下降,我们只能减栏了。”采访中,一些养殖户表示,今年以来,人力、银行利息成本都增加了,饲料成本更是不断抬高。刚过完春节,玉米的价格是2400元/吨,现在已卖到2500元/吨,而豆粕此前的价格是3000元/吨,现在已经突破3300元/吨。“再加上运输等成本的增加,我们的利润是越来越少了。”一养殖户说。“猪粮比”是生猪养殖业用来衡量养猪利润的一个专用指标,是每斤生猪价格和每斤饲料价格的比值。5.5:1是养猪的基本盈亏平衡点,比值越高越赢利,反之则越差。但两者比值过大或过小都不正常。搜猪网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猪粮比6.33:1,同比下跌9.7%。自繁自养出栏头均盈利203元/头,在3月中旬,每头盈利在250元/头左右,较9周前的约600元/头跌去超60%。而与去年同期的约340元/头相比,跌幅约四成。
而猪肉价格持续走低,部分养殖户开始产生恐慌心理,提前出栏。不少养殖户担心肉价继续下跌,在生猪240斤(价格高时,一般都等长到260斤才出栏)时就选择出栏了。
预期:
今年猪价将稳中向下
去年猪肉价格一度暴涨,每斤接近20元,令不少市民记忆犹新。对于今年的肉价走势,业内人士表示,去年猪肉成为CPI上涨的主要推手,但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抑制肉价高涨,今年生猪存栏量有所增加,节后猪价开始进入震荡回落通道,预计今年可能稳中向下,但是不会出现大幅的下跌。“‘六七八’,没办法,6月-8月是猪肉消费淡季,因气温日渐回暖,对肉类需求走低,后市肉价不容乐观。”一业内人士说。目前出栏的这批生猪入栏时间是在去年12月,当时正值肉价的高位时期,养殖户补栏积极,意愿强烈,到现在正是出栏的小高峰,短期内市场供应充裕,所以猪肉价格的下跌属于理性回落。“到下半年,出栏量减少到一定程度,猪肉价格可能会出现小幅上扬,并逐渐趋稳。”
建议:
规模化、集约化对抗“猪周期”
从前年、去年出现的“猪周期”可以看出,养殖户从意识到养猪利润高到开始养猪再到生猪出栏,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猪肉价格有可能已从顶峰开始下滑。由于养猪户对市场的适应性比较差,生产存在滞后性,使得“猪周期”周而复始,养殖户在“猪周期”中不断遭受损失。短期来看,猪肉价格的下降让消费者尝到了甜头,但受生猪价格下跌、饲料和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养殖户会大量减栏,从而有可能引发下一个“猪周期”。
对于猪肉价格“过山车”式的波动,有关专家建议,政府调控应两头抓,一方面对消费者进行补贴,另一方面扶持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促进养殖企业进行“全要素投入”,不仅是土地、资金、劳动力要素的投入,还应包括研发和新技术推广。通过长远的发展,让猪价逐渐摆脱“过山车”式的波动。同时,应就生猪存栏量多少,什么时候适合补栏,补多少等信息给予养殖户适当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