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三月好春光,正是百花盛开、田野遍绿的季节,可是却从长江口传来令人心悸的消息:被江南民间誉为“八大春鲜”之一的刀鱼,因生态环境影响及滥捕滥捞,已面临“断子绝孙”危险,据有关媒体称:渔船守候江面48小时,仅勉强捕得1斤多,而且其中大都为重仅一、二两的刀鱼“未成年子女”。
在我们常州家乡农村,素有春天尝“八鲜”之说,哪八鲜?即河豚、刀鱼、田螺、河蚌、鲫鱼、鲥鱼、甲鱼、河虾,都是淡水鱼虾类,其中河豚肉虽然最为鲜嫩,但其内脏及血有毒,一般人家不会洗杀,所以鲜则鲜矣,但尝吃却要冒性命之忧,故我们老家农民基本不吃河豚,这样,刀鱼便实际成为春天的“首鲜”。
不过,对这些淡水鱼虾而言,“首鲜”却往往成为物种倒楣的代名词,这些年,在镇江、扬中、常州、江阴、靖江沿江地区,吃河豚宴已成为奢华风气;与此同时,已成为稀有名贵水产品的刀鱼,其身价更是扶摇飚升,据说上海今年因刀鱼难捕,每市斤价格已涨到6000多元,而其质量则差,大都为“童子鱼”,因“发育”未全,故其鲜味尚未充分显现,因此听吃过刀鱼的豪客称:“今年刀鱼不鲜”。
长江口刀鱼濒临绝种,在暴利驱动下,渔民依然在滥捕“鱼子鱼孙”,这实在令人愤慨。一个物种,在地球上获得生存发展,少说也得数千万年,可是,我们就忍心看着它们在极个别人的发财梦、极少数人逞口福之幸中灭绝吗?平心而论,就“八大春鲜”而言,刀鱼排“首鲜”或“二鲜”是有点勉强的,因为河蚌、田螺肉的鲜度,并不亚于刀鱼,但刀鱼鱼刺多,稍不留心,便哽住喉咙,所以,我小时候在老家是最不喜欢吃刀鱼的,尽管那时候的刀鱼较大、很鲜,而且很便宜。
看来,对刀鱼这样的濒危物种,禁捕和保护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所以,我建议有关部门应立即行动起来,在长江下游江面全面禁捕刀鱼,禁捕的时限至少为三年;三年后经专家评估后再决定是否继续禁捕。
在这方面,我主张农、渔部门应打主动仗,一是能建立一个专门的生态生物监测中心,即随时掌握生物物种的生存状态,若发现物种(动物、植物)稀减,就及时提出保护措施,不要等到濒危了,还拿不出保护办法。二是保护生态物种,态度要坚决,对破坏性捕捞者,惩处要严,像刀鱼这样已经捕到它们的年幼子孙了,尚未提出禁捕,就很不应该。三是要从根本上改善环境,改善人类的饮食结构,我认为现在的有钱人,美食上过分求精、求珍、求鲜、求稀(有)、求贵,有的“美食家”,在饮食上已经变态,这未必能健康长寿。刀鱼因稀少而名贵,成为豪宴珍品,其实,刀鱼还是几十年前那个刺多、难吃的家伙,它未必比春天的螺肉、蚌肉更鲜,但因为它的身价奇贵,所以,便只得把它们家族的“鱼子鱼孙”也贡献出来,这是它为自己“名贵”付出的代价,也是人类的悲哀。
所以,禁捕刀鱼实在已到了最后关头!这不仅是为了保护“长江春鲜”,而是为了保护一个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