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年4月水产养殖可能发生的病害
随着天气的回暖,水温大约在25℃左右,适合于病原因子的大量繁殖,容易出现暴发性病害。
1、罗非鱼可能出现主要疾病为杆菌病、链球菌病、肠炎病和车轮虫、小瓜虫寄生虫。发病面积大,发病率高,损失较为严重。
2、对虾可能出现的病害有白斑综合征、桃拉综合症、传染性肌肉坏死病、红腿病、肠炎病和病因不明(包括白体、红体等)。所有对虾养殖区域以上病害时有发生,病情控制难度大。
3、石斑鱼可能出现刺激稳核虫、指环虫与车轮虫等寄生虫病,以及流行性溃疡病和病毒性神经坏死症,少部分病因不明。
4、卵形鲳鲹养殖可能出现白点病、痔疮病和结节病;珍珠贝可能出现黑壳病;藻类可能出现腐烂病;爬行类可能出现杆菌病和肠炎病。
二、防控措施
养殖生产者要加强日常疾病预防,警惕病害发生,控制病害蔓延。建议做好如下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加强水质管理。每5-7天监测养殖水质理化因子;及时换水,加注新水时应严格过滤、沉淀和消毒,注意增氧,每10天左右定期消毒水体,降低病原微生物,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调理水质,改善养殖水体环境。
2、科学投喂。保证饵料新鲜,定时、定点、定量投喂,定期消毒投料台;每15天左右拌料投喂维生素C、E和免疫多糖等,连喂3-5天,每天一次,增强养殖动物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
3、坚持每天巡查。注意观察水质和养殖对象的活动与摄食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和采取适当防治措施,减少损失。
4、海区养殖的,可适当降低养殖密度,或者移到海水交换量大、水体环境相对稳定的区域进行养殖。及时处理死亡的养殖动物,防止病害扩散蔓延以及死亡动植物腐烂对水环境造成压力。
(二)治疗措施
1、罗非鱼杆菌病、链球菌病、爱德华氏菌病
注意提前做好预防,已发生病害的,要及时做好罗非鱼无害化处理和环境消毒,防止病害进一步传播蔓延;进行养殖水体消毒,降低病原微生物的同时,并及时进行治疗,按用药说明拌饵投喂抗生素阿莫西林、土霉素或氟苯尼考,连续7-10天为一个疗程,用药选择晴天进行,注意增氧。
2、对虾疾病
对虾病毒性疾病普遍发生,病原种类增多,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虾“偷死症”是一种对养殖中后期影响很大的综合病症,主要原因在养殖中后期水质、底质恶化,溶解氧低,有害物质超标造成虾中毒。预防或治理养殖环境时可投放分解型底质改良剂,分解池底有机质,将其转化为藻类营养,中后期逐步使用氧化型底质改良剂消除池底“氧债”, 进行养殖水体消毒,降低病原微生物,减少有害物质,使用用有机酸类解毒,改善养殖底质和水体环境。
3、石斑鱼疾病
(1)寄生虫病
对我省石斑鱼养殖业威胁最大的寄生虫病主要包括海水小瓜虫(刺激隐核虫)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等,其治疗难度大,易反复,往往继发细菌性疾病,对养殖造成较大损失。
建议采用淡水和福尔马林200-300ppm溶液,充氧浸泡鱼体15~25分钟(视鱼的忍受能力而定),连续处理2~3天。同时结合使用抗生素土霉素10g/吨水浸泡一次,按20mg/公斤鱼比例投喂抗生素(如氟苯尼考),投喂5~7天为一个疗程,避免继发细菌性病害。另外,应规划海区网箱养殖,网箱放养密度应控制在7~8kg/m3以下,增强整体防病意识,做好网箱的清洗和更换工作,建议使用配合饲料,减少使用冰鲜生饵。引导养殖户由港湾养殖向近海发展。
(2)流行性溃疡病
采用碘类消毒剂1-3ppm溶液和土霉素200mg/吨水,充氧浸泡鱼体25~30分钟,拌饵投喂抗生素阿莫西林(30mg/公斤鱼)、强力霉素(20mg/公斤鱼),投喂3~5天为一个疗程。
4、卵形鲳鲹痔疮病和结节病可采用碘类消毒剂1-3ppm溶液充氧浸泡鱼体25~30分钟,适当使用中草药预防疾病的发生。
河南省
来源: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警惕病害
鲤鱼、草鱼、鲢鱼三代虫、指环虫病。 全省养殖地区发病,比较普遍。
鲤鱼、草鱼、鲢鱼水霉病。 全省各养殖地区发病,比较普遍。
鲤鱼、草鱼肠炎、烂鳃病。 主要关注地区为沿黄集约化主养鲤鱼、草鱼地区和豫南地区。
鲤鱼、鲢鱼细菌性败血症。 主要关注地区为中部及南部养殖地区
预防措施
预防指环虫、三代虫病,用广谱杀虫剂类药物如晶体敌百虫、甲苯咪唑等有一定疗效。
预防水霉病、应注意运输、拉网操作过程,避免鱼体受伤。用戊二醛、水杨酸、“美婷”等药物预防治疗有一定效果。
预防肠炎病和烂鳃病,用国标渔药二氧化氯、聚维酮碘消毒有一定预防治疗效果。内服诺氟沙星或氟苯尼考药饵有一定效果。
预防细菌性败血症,应注意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新。用二氧化氯消毒,氟苯尼考药饵内服有一定效果
辽宁省
来源:辽宁海洋与渔业网
春季是鱼病多发季节,特别是东北地区,气候寒冷,鱼类越冬期较长,一旦发生病害,常会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较大损失。3月16日,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发布4月全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报预警,提醒省内广大养殖户要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做好春季鱼病防治工作。
一要做好水质调节
首先要加注新水。春季气温升高,冰开始融化,养殖户要细心观察冰眼或注水口处,根据鱼的活动情况增加注水量,每次注水量不要过大,在10—15厘米深为好,以减小刺激鱼的活动,同时促进冰的融化速度。注水要保持托着冰层,但不要溢过冰层,防止结二层冰。鱼塘特别是高密度的越冬鱼塘,待冰全部融化后,要排出部分老水,再注进新水,以保持水温水质相对稳定,有利鱼的生长。
其次要进行水体消毒。池内冰全部融化后,应进行彻底消毒,全池先泼洒一次杀虫剂,再泼洒一次杀菌剂。
最后要泼洒生石灰改良底质。早春冰化后,鱼池水质多为酸性,PH值6左右,不利于鱼类生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药物消毒4—6天后,半米深的水体每亩用生石灰20—30公斤溶水后全池泼洒,这样不但可以杀菌、中和水质,减少酸性水质对鱼的危害,而且可以降低或消除有毒物质和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同时还可以增强水的缓冲能力,增加水体中的钙含量。也可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
二要加强饵食营养
当水温达8℃以上时,就要及时驯化投饵,这样不但可以促进鱼类提早开食,使其恢复体质,增强抗病能力,提高成活率,还可以延长生长期,提高产量。投饵开始时每天定点定时投喂一次,最好在中午,因此时水温高,鱼大部分都上来找食。饵料以配合精碎料或配合颗粒料为好,投饵量视鱼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随着水温升高,鱼的活动量增大,鱼的食量也渐渐增大,投喂逐步转入正常。投喂时,最好在饵料中添加一些维生素C和维生素E,对增强鱼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很有作用。
一旦发生病害,要及时请水产技术人员给予正确诊断、用药,将病害控制到最小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