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江老已去,斯人之风难以再寻。如同江老一样的水产业者的名字和贡献不应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淡忘,每一个为水产付出的人都应当被铭记。
2012年1月8日,是一个无比沉重的日子。我国罗非鱼奥尼罗非鱼科研、生产的开山鼻祖江山前辈不幸过世。江老一生为我国罗非鱼行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过世,是业界的一个重大损失。
我与江老交往并不多,仅有过一面之缘。那是2010年2月23日,那时我们杂志刚做完“中国水产60年60人”专题不久,力图总结出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为水产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代表,江老便是其中一位。由于当时还在负责杂志的罗非鱼版块,我决意去看看江老,顺便也把杂志带给他。辗转找到江老的住所,他住在一个很安静的小区,家中的陈设也极为朴素。因为并不是很正式的采访,我不紧不慢地和江老聊着天,江老话语并不多,倒是他爱人——一个很慈爱的老奶奶一直和我絮叨着江老的二三事,江老在一旁安静地听着。
趁着江老看杂志的间隙,我抓拍了几张照片,我当时并不知道,那是我和江老的第一次见面,竟也是最后一次见面。在江老过世后,中国水产频道论坛上出现了许多怀恋江老的跟帖,可见其在大家心中的地位。作为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江老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其在科研上做出的巨大突破,更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在科研和为人处事上应有的态度。
如今江老已去,斯人之风难以再寻。江老不在后,我一时心有所感,再次翻阅“中国水产60年60人”,当时这期专题操作时,已经有不少人已经过世。如同江老一样,我国水产也真正开始迅猛发展的时间并不长,能有今天的成就,他们付出极多。他们的名字和贡献不应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淡忘,每一个为水产付出的人都应当被铭记,在此一一列出:
朱元鼎,曾任东海水产研究所所长。其著作《中国鱼类索引》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鱼类分类学专著。
朱树屏,世界浮游植物实验生态学领域的先驱。中国海洋生态学、水产学及湖沼学研究的先驱和奠基者。
伍献文,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鱼类分类学、形态学和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林绍文,中国水产学奠基人之一。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解决了罗氏沼虾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
林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一生致力于鱼类学、鱼类养殖学和鱼类营养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995年主持召开了具有重要学术地位和意义的“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学术研讨会”首届会议。
钟麟,曾任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58年集成鱼类生理学、生态学原理发明了“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开启了水产养殖苗种可控制生产的新时代。
倪达书,原生动物学家,鱼类养殖学家,鱼病学家。早期主要从事原生动物学研究,在甲藻分类及甲板形态的研究上有重要成就。后致力于淡水鱼类养殖学和鱼病学研究,在鱼病防治、稻田养鱼、改革池塘养鱼制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首创稻田养鱼的理论。
费鸿年,曾任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主持了我国近代首次海洋生物科学考察、首次黄河流域水产资源考察和首次南海北部大规模的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
夏德全,鱼类遗传育种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鱼类遗传与育种研究,开创了我国奥利亚罗非鱼养殖和研究新纪元。
熊大仁,珍珠研究专家和生物学教育家。我国现代人工珍珠养殖创始人之一。
唯有铭记过去,才更有前行的方向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