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愁销路到供不应求,从忧心忡忡到喜笑颜开,短短几天时间,何长林和他开办的土鸡养殖场犹如过山车般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还得谢谢你们《平原晚报》的‘惠农信息台’。”说这话时,憨厚的何长林一脸笑意。
2011年12月28日,新乡县朗公庙镇前庄村的何长林找到本报寻求帮助。原来,何长林采用原始散养方式开办了一个有1万多只原生态养鸡场,因为是用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五谷杂粮喂养,加上成长周期比较长,养殖成本很高。眼看到了春节,鸡已出笼,蛋也成箱,但因为销售价格较高,何长林的土鸡和土鸡蛋销量很不好。
记者获悉后就赶往前庄村,进行实地采访。记者在何长林的养殖场看到,占地约30亩的养殖场被几米高的网墙圈起来,网墙内是成千上万只鸡在草丛内、小树间撒欢觅食,养殖场的饲料都是从农民家里收购过来的小麦、玉米,直接撒在鸡场内。
随后,本报在“惠农信息台”以《何长林和他的一万只“绿色土鸡”》为题,对何长林的养殖场和销路不畅情况进行了报道。文章一见报,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从文章见报当日起,何长林的电话就响个不停,这个要买土鸡,那个要订购土鸡蛋。短短几天时间,养殖场积压的土鸡蛋销售一空,上千只土公鸡也卖了个精光。春节前,何长林制作了一面写有“惠农信息台 搭起致富桥”字样的锦旗,专门送到了报社,表示感谢。
“去年是我搞养殖的第一年,因为有《平原晚报》的帮忙,总体来说还不错。今年,我准备增加养殖的种类。”何长林说,现在他又建起一个小型养猪场,仍然采用传统的饲养方法喂养。何长林相信,他的传统、绿色养殖已经走出了短暂的寒冬,正迈步走向阳光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