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虾、蟹作为养殖场里喂养狐狸、貂等皮毛动物的饲料,密密麻麻地平铺在通往马格庄镇长达三四里地的水泥路上,厚度在10公分以上。”一位山东烟台当地人士这样描述十几年前在蓬莱所见到的景象。
而如今,这位人士记忆中的上述景象早已不复存在。在烟台市长岛,许多渔民都感觉海变“穷”了,捕捞量一年不如一年,很多时候忙活一天,连油钱都赚不回来。
我国近海渔业捕捞资源衰退的窘境,给很多依靠出海捕鱼为生的渔民造成沉重压力。无奈之下,有些渔民只得舍近求远,冒着风险到很远的海域捕鱼。
近海渔业资源枯竭
在浙江温州,近年来大马力远洋捕捞船大量增加,整个浙江的远洋渔业产量居全国首位。一些远洋、纯天然的海产品,比如野生大黄鱼颇受消费者青睐,但是价格不菲,一般人根本吃不起。在广东的一些沿海地区,水产产量出现萎缩,渔民们不得不到更远的海域进行捕捞作业。由于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一些渔民干脆不出海,而是到市场上买鱼,然后再卖掉。
过度捕捞和污染严重是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枯竭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渔民喜欢用拖网、小眼渔网这种传统的作业方式,大量捕捞、一网打尽,竭泽而渔;同时,近年来近海污染严重,重金属等陆源污染物通过排污口源源不断排到海里,海洋石油泄漏事故时有发生。一些沿海地区为发展海洋经济,加紧围海造地,更是加剧了海洋污染,使近海渔业资源深受其害。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海洋环境信息显示:2011年第四季度,部分沿海省(市、区)超标排污的入海排污口数量为154个,占监测排污口总数的45.0%。近海环境污染不仅使鱼类锐减,而且导致近海海域的生物,特别是贝类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超标,不能被人们所食用。
两条并行的出路
事实上,近海渔业资源枯竭的现实早已引起重视。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东海、黄海、南海相继实施每年夏季两三个月的“伏季休渔”制度,让海洋休养生息。同时,广东等沿海省市目前已经开展了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深化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为改善和修复辖内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山东烟台市近年来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每年向莱州湾、丁字湾、养马岛近海、蓬莱近海和长岛近海放流海蜇、日本对虾、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牙鲆和虾夷扇贝等多种苗种,并强化海洋伏季休渔、控制海洋捕捞强度等渔业管理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渤海生物资源衰退步伐。
而对渔民而言,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找到了新的出路。其中之一就是“走出去”发展远洋捕捞。上海、浙江、山东等沿海省市的一些渔业、水产企业早已拥有了自己的远洋捕捞船队,并且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给予了政策引导和各项补贴;截至目前,烟台共有在外远洋渔船近50艘,作业区域也从最初的西非海域扩大到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及朝鲜以东等海域,远洋渔业年产值数亿元。
在发展远洋渔业的同时,沿海地区渔民瞄准水产生态养殖,积极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浙江温州全市有8个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22个特色渔业精品园,7个省级现代渔业园区。从整个烟台来看,近年来该市进一步压缩普通品种的养殖和加工,加大了以海参、鲍鱼和名贵海水鱼为主的海珍品的养殖面积,依靠科技进步来改造传统渔业养殖和加工技术,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优势。数据显示,最近几年烟台渔业产值年均达500亿元,居全国地级市城市前列,水产创汇额约占全国的1/9。
金融担纲“突围”角色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也提出要稳定增加水产品养殖总量,扶持和壮大远洋渔业。
决策层的政策导向是清晰、明确的,但绕不开资金投入的问题。发展远洋渔业投入大、风险高,建造1艘远洋渔船投入通常在千万元以上,这让一般渔民和普通的水产企业望而却步。事实上,无论是发展远洋渔业还是近海水产生态养殖,资金投入始终是一大问题,需要金融机构的积极支持。
在这方面,已有金融机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2010年,农行烟台分行在全省农行系统内首次以养殖海域作为抵押,为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7000万元。目前,成立不到8年的东方海洋公司已成为深市中小板的明星企业,其养殖的海参、大菱鲆、牙鲆鱼和海带苗等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加工单冷红鱼片、冻鳕鱼片等更是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农行广西防城港分行采取“公务员+农户”等方式,向当地榕树头村61户农户发放农户小额贷款250万元,支持其养殖“对虾”,并建立了榕树头村“对虾”养殖基地。2011年,榕树头村“对虾”养殖面积达1200多亩,产值上千万元。
在今年2月农业部渔业局与民生银行共同召开的现代渔业与金融合作对接会上,民生银行现代农业金融事业部总裁李林辉表示,民生银行已将发展渔业金融业务提升为全行发展战略,在未来3—5年,将重点拓展远洋捕捞、育种和水产养殖、加工流通三大核心产业;突出水产品交易市场及冷链物流基地、渔业产业基金、渔业风险补偿基金、渔业研究所、渔业沙龙等5个特色主题;力争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改善我国渔业融资和金融服务环境、助推我国现代渔业发展。
中国海洋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王诗成曾在《求是》上撰文指出,海洋牧场(一种先进的大型人工渔场)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新兴产业,他建议拓宽发展海洋牧场的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同时,探索设立国家海洋牧场建设基金以及海洋牧场创业投资基金的可行办法,尝试利用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多样化融资形式,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诸多事实表明,在当前许多沿海省市都启动了海洋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背景下,不仅仅是海产品养殖,整个海洋渔业产业链都蕴藏着巨大的金融机遇。
记者手记:以新思维实施海洋战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的新战略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规定了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若干重大措施;2011年以来,一批海洋经济主体功能区规划相继获得中央批准……
利好政策的相继颁布,昭示我国已经开始进入实施海洋开发大战略的机遇期,必须以新战略观指导顶层规划设计,进而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据权威预测,2020年全国海洋经济在海洋生产总值的占比将达到20%以上。正因如此,当前瞄准海洋经济开发显然具有战略意义。但在实施方面,正如业内专家所指出的那样,不能以开发陆地的思维去开发海洋,近海渔业资源日渐枯竭,就是这种思维带来的现实苦果。
破坏容易恢复难,对待海洋及海洋渔业资源,人们在获取财富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海洋的生态,只有健康、完整的海洋生物链、资源链,才可能有持续发展的海洋产业链,这是一个重要的因果关系。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的各种资源,既需要观念上的转变,也需要统一、科学的战略规划;既需要严格执法,也离不开金融助力,这也是一个综合的、多方配合的系统工程。
就金融支持海洋开发而言,要转变服务的理念,转变支持的方式。应当看到,海洋经济蕴藏着一块巨大的金融“蛋糕”,但金融机构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于贷款带来多少收益,而是要多算算社会效益账,把眼光放宽、放远,主动支持那些有科技含量,自主创新,环境友好型的企业,同时,金融机构也要针对海洋经济的特点主动创新产品和服务。
需要指出的是,金融固然在海洋经济发展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但并不是唯一角色,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样化、灵活的发展机制。在这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比如,美国环保协会设立了基金支持可持续渔业。这项名为“加州渔业基金”的计划总额为5百万美元,主要用于资助渔民、采购商、批发商发展可持续渔业,维持鱼群数量,保持捕捞业稳定发展。美国环保协会是一个公益机构,我国的公益机构或财政部门同样可以建立类似的基金,在这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