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性鱼类配合饲料高度依赖鱼粉,因其养殖效果好,但是不可持续。”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院士在第三届华东地区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技论坛上再次强调,“取代鱼粉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3月19日,由湖州师范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宁波大学主办的第三届华东地区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技论坛在杭州隆重召开。大会邀请了麦康森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张显良院长等16位专家做特邀报告,杭州康德权饲料有限公司张小东博士等16位企业精英就熟悉领域做主题报告,吸引了及来自全国各地约550位水产饲料营养学者、饲料、饲料添加剂企业及媒体单位代表参与。
会上,麦康森院士介绍了我国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石斑鱼、大黄鱼、大菱鲆、军曹鱼的营养需求与投饲策略。报告指出,石斑鱼蛋白质需求在47%-60%左右,大黄鱼蛋白需求约42%,鲈鱼40%-41%,军曹鱼44%-48%左右。而海水鱼类的蛋白需求量也因种间差异、不同生长期需求、蛋白源质量、配方组成、评价指标不同而异,其需要量区间为40%-60%,高低差异较大。麦院士也就上述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的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的需求量及血粉、肉骨粉、鸡肉粉、发酵豆粕对鱼粉替代研究的最新进展一一做了详细的介绍。
而在投饲策略上,使用配合饲料饲喂海水鱼类如石斑鱼,实验饲料养殖组饵料系数仅有0.77,比用鲜杂鱼节约近60%蛋白原料。如此高效的利用,如将节约的鲜杂鱼加工鱼粉,将会对我国鱼粉事业起到重大帮助。
近年,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掀起河蟹养殖热潮,50万吨,300亿产值使其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淡水渔业的第一产业。但养殖产量盲目扩大以及河蟹品质下降导致2010年河蟹滞销。华东师范大学陈立侨教授全面分析了河蟹产业的现状及养殖存在问题,并就河蟹饲料市场开发提出他的建议。他认为在蟹苗至蟹种培育阶段,通过优化配方与生产工艺,在解决谢苗料诱食性、蟹苗成活率、蟹苗性早熟问题上下功夫,体现饲料产品的质量优势;在成蟹养殖阶段,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比例的降低限制性原料如鱼粉鱼油,优化后期育肥饲料;改进加工工艺,树立企业专业的品牌形象等。
会上,张显良院长、淡水渔业中心戈贤平研究员、水生生物研究所解绶启研究员、宁波大学周歧存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刘文斌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红教授等分别就《中国现代渔业技术体系建设关键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我国大宗淡水鱼类循环水养殖研究现状》、《大宗淡水鱼料配合饲料投喂技术研究进展》、《凡纳滨对虾低鱼粉饲料配制技术应用与评估》、《团头鲂胆碱的事宜需求量及对脂质调控影响》、《西部地区饲料资源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等主题分别做了精彩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