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猪及猪肉 » 正文

黑龙江巴彦多举措应对生猪降价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3-20  

  “生猪收购价已降到每斤7元。”进入2月,生猪价格一路下跌,每斤7元的价格已跌破生猪养殖的盈亏平衡点。按照以往所谓的“猪周期”,持续在高位运行一年多的生猪收购价格,已步入下行通道。生猪价格下降,养殖户收入减少。同样按照以往经验,养猪农户此时最为焦虑,但记者在养猪大县巴彦采访时发现,养猪业似乎没受任何影响,“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供大于求

  散户抱团产生规模效益

  记者来到养猪专业村巴彦县兴隆镇庆隆村。家家房前屋后空闲着的猪圈,曾是这个专业村的印迹。而位于东侧的专业养殖小区,则是专业村更“专业”的写照。

  养殖大户王晓波两年前搬进这个小区,去年出栏生猪500多头,纯收入30多万元。王晓波说,过去庆隆村家家都养猪,养猪量也不过三五千头。现在,村里三分之二的人都不养猪了,但生猪养殖量却达到上万头。

  两年前,王晓波还是养猪“小散户”,每到生猪出栏时,她都“心跳头痛”,怕卖猪“踩不上点儿”。遇上好年头儿,她能挣个万八千的。年头不好,则赔得一塌糊涂。3年前,王晓波等散户纷纷参加了合作社,怎么养怎么卖基本由合作社定夺,王晓波安心地扩大了规模,生猪饲养量翻番增长。在生猪价格急速下降的时候,王晓波依然沉稳地补栏。

  “以前生猪价格要是掉到平衡点,养殖户基本无利可图。而现在,巴彦养猪户每头生猪依然能挣100多元。这些利润都是从生猪养殖合作社‘挣来的’。”巴彦县畜牧局负责人认为,巴彦县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要比市场低很多。

  过去,巴彦县农民都属于生猪饲养的“个体户”,“小规模、大群体”的特征十分鲜明。规模小、费用高,投入产出比低,抗风险能力弱。

  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从2007年开始,巴彦县致力于农民养猪合作社建设。到去年底,养猪农户由6万多户减少到1.8万户,而生猪饲养却从200多万头增加到320万头。5年间,养殖户数减少了三分之二,生猪饲养量却增加了60%,户均收入也从当年四五千元增加到10多万元。

  该负责人说,合作社“五统一”饲养模式,使饲料、防疫、用工等成本大幅降低,每头猪每天可节约各项费用五六角钱。这就是盈亏平衡点上的利润之源。

  “清水涮猪肉”,“涮”出巴彦品牌猪

  2011年哈尔滨农业博览交易会上,巴彦县“大学生猪倌”董彦龙的“清水涮猪肉”出了不少风头。300多斤猪肉,半天时间就被客商们涮光了。与牛、羊肉不同,健康的猪肉虽无异味,但喂食添加剂较多的猪肉都会有异味。所以,一般的猪肉是不适宜“清水涮着吃的”。出尽风头的“清水涮猪肉”,后来成为巴彦招牌,甚至成为招商引资洽谈会上的必备“名菜”。

  作为全省生猪养殖第一县,怎样规避“猪周期”带来的风险,是一道必答题。应对“猪周期”,没有规模优势不行,但仅依靠规模却不足以抵御风险。

  巴彦县把打造生猪品牌,列为主攻目标。2010年,巴彦丰源养猪专业合作社和巴彦龙海养殖合作社,分别立项“绿色标准猪”饲养,严格把颇具权威性的国际谱尼测试中心的“谱尼检测”指标定为生猪养殖标准。

  记者在丰源养猪合作社看到,“绿色标准猪”猪舍带有空调,温度常年维持在20℃上下。猪舍底部铺设木板,生猪吃住在床上,不会着凉上火。丰源合作社李志超说,生猪都在这样的环境中饲养,如果防疫到位,基本不会得病,基本不用药。不用药或少用药,药物残留自然会大大降低。按照谱尼标准,最难达到的就是“药残”指标。而饲料这一块,问题相对好办,只要控制住“合成”激素,基本就可以实现绿色喂养。

  2010年,巴彦两大生猪养殖合作社,相继通过“谱尼检测”,“绿色标准猪”32项指标全部达标。绿色生猪全部被订单收购,生猪每斤价格高出普通生猪1元多钱,一头增收200多元。

  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丰源合作社刚刚补栏的2000头“绿色生猪”,就被一家超市“包圆”,收购价格按市场价格向上浮动1.1元。李志超说,即使按当前价格计算,养一头“绿色标准猪”利润顶上两头普通猪。

  今年,巴彦县“绿色标准猪”出栏量将由去年6万多头,上升到今年的20万头,纯增效益4000多万元。

  “大学生猪倌”,破解“猪周期”密码

  “大学生猪倌”董彦龙告诉记者,“一人一年消费半头猪”,这是基本的市场需求。但由于全国各地都养猪,一头生猪出栏需要四五个月时间,再加上饲料等成本因素波动,生猪供应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波动。

  既然规律性波动,就应该找到其波动“密码”。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的董彦龙,在目前状态下,大胆带领合作社自繁自养生猪1.5万头,仅饲养种公、母猪就达1500多头,养殖规模一点儿也没减少。他说,目前全国猪肉价格下降,生猪补栏量不足,4个月后生猪价格肯定恢复上涨。改行多年的董彦龙留有一本信息账,账本上不但详细记录了从2006年至今的3次“猪周期”生猪价格变化,还有每年种猪配精、仔猪销量及价格等数据。他说,种猪配精数量多时,8—10个月后,猪价必然要下降。仔猪销量少时,4个月后猪价肯定上涨。如果在一两年内重复这样的震荡,势必要迎来“猪周期”。

  “大学生猪倌”房椿滨是巴彦最早一批使用无线上网笔记本的“潮人”。春节、国庆和寒暑假期,房椿滨都会随时关注网上信息。因为,人口的流动也时时影响着猪肉市场。

  2008年,房椿滨与妻子刘丽从东北农大毕业,回乡接手刘丽父亲的养猪场。夫妻俩既是老板又是饲养员,经过三年多努力,不但收回投入还净赚数十万元,生猪存栏由当年的百十多头,发展到目前的2000多头,年出栏生猪也由三五百头增加到去年的7000多头。

  巴彦县畜牧局负责人介绍,在巴彦县,像董彦龙、房椿滨这样的“大学生猪倌”已有13位,他们回乡创业,并不约而同选择了生猪养殖作为创业方向,极大改善了全县养殖户知识结构,由他们这批知识型的“二代猪倌”领办的合作社,更给生猪养殖业注入了新动力。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